七日書S12.4-從吃感嘆青春
以為是店的美好,沒想到是因為過去的單純而產生的美好~~
七日書S12.3-關係,從地方到飲食
於是又是一篇從吃的來聊的地方XD
七日書S12.2-從獨自流連到人與人
我獨自覓食XD、我獨自散步、我獨自逛街…,結果自然的與人連結了起來,也是額外的收獲。
七日書S12.1-飲食構成的地方(偽
閒聊系七日書的嘗試~~
是時候為分子料理翻帳
如果不把 2011 年 El Bulli 的停業作為終點,只將它視為一套思想發展的一個階段,或者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就正如 Ferran Adrià 在 2008 年的 Madrid Fusion 中說過:「科技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美味是目的,而科技運用只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所謂完美的蛇羹根本不存在
真相大白,簡單一句:食蛇可壯陽!我當然不完全相信這說法,始終不科學,況且如今的蛇肉多是急凍,功效存疑。不過前人做蛇羹的方法確有參考價值,畢竟如今街上見到的,多是大大件蛇肉,以證足料,其實捉錯用神,更失了粵菜精細之風。若能把蛇肉撕得夠幼,湯頭要清,勾芡夠薄,配以切得細緻的檸檬葉和清香的菊花,天冷時,一碗好的蛇羹,還是令…

香港幾時出現西米蓮蓉焗布甸?
1953 年,山光飯店結業,馮滿到銅鑼灣開鳳城酒家,繼續賣西米蓮蓉焗布甸,後於 1978 年在北角開設分店,1984 年在太子再開一家,兩家店由譚國景和譚國俠主理。如今,馮滿和譚國俠已經仙遊,鳳城酒家亦只餘北角一間,同名店是由其他飲食集團經營。要吃傳統的西米蓮蓉焗布甸,這裡是很好的選擇,畢竟這道甜品流行了 70 多年,成為懷舊中式甜品中的…

請還馬灣蝦膏一個名份
由政策到環境,都不利製蝦膏這行業,沒落是必然,這是一個不能說好的香港故事,當然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真正令人失望的事情,還多著呢!

經典粵菜炒肚尖的兩種食法
很多朋友問我哪款炒肚尖比較好吃,我覺得兩者各有長處。若果第一次吃炒肚尖,鄭錦富版本印象較深刻,因為大大片的肚尖爽脆,口感非常獨特,只是賣相有點粗豪。如果你想吃出粵菜精細的味道,李煜霖版本會較為細緻,一顆顆肚仁有彈性,粒粒都切得小巧,而配料的組合和配搭也見工夫。當然,最好是兩款都試,找出自己喜愛的版本,畢竟這口…

【上下游副刊】啊!水果蛋糕!遙寄遠方的冬藏暖意
出爐放涼之後還不能吃,淋上蘭姆酒、白蘭地或是威士忌浸潤,用保鮮膜或鋁箔紙密封包起來,放在陰涼處或是冰箱,每隔幾天就開封再洗一次酒浴,如此反覆數次,約一個月後才能享用,水果蛋糕需要足夠的時間被「包養」。

閱讀隨身聽S11EP8》大稻埕食家昌正浩/街頭小吃的起承轉合 ft.《大稻埕滋味——迪化街食家的早餐物語》
昌正浩:「我們什麼時候會想吃麥當勞呢,或許就像什麼時候會想去吃黑白切。在喝了酒、唱了歌,半夜一兩點,絕不會有新鮮的黑白切了。那麼,蒜頭多一點、醬油辣椒多一點,吃到的人還是覺得好吃,這就是喝了酒會想吃的。也許賣得特別貴,那是因為店家犧牲夜晚休息時間、承擔安全顧慮,提供食物給需要的客人。」人家說一個地方要富100年才有好東…

話題》如果拌飯不能拌:從《黑白大廚》愛德華.李人生料理「鮪魚拌飯」,咀嚼美食與文化的認同
拌飯是傳統韓式料理,雖然烹飪競賽的本質在追求美味,然而一道料理背後,含帶著無限多種思考的層次。愛德華一直嘗試在不同文化中,尋找認同與定位。

到雅典中央市場喝一碗熱湯
這篇文章介紹了在雅典中央市場的用餐體驗,強調其獨特的在地氣息與粗獷的市場景象。文中描述了羊肉湯的鮮美,搭配檸檬酸鹹湯底與羊肉的濃郁風味,並將這些美食與台灣小吃文化做比較,突顯了兩者對食材的珍惜與尊重。整篇文章表達了雅典生活的真實面貌,並呈現了餐廳的溫馨氛圍和食物背後的歷史文化價值。

現場》美好食光中的Truku故事:Apyang(程廷) ft. 郭熊「走讀支亞干:耕吧樹洞餐桌
郭熊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轉譯者」,不只要傾聽部落的聲音、領會他們的邏輯,同時也要讓部落理解當代科學研究的意義,才能降低因視角不同產生的誤會,達成走向共好的可能。Apyang則回應,部落裡人與人的關係非常親近,面對許多不同的意見或質疑時,也常會感到疲倦或自我懷疑,如今,他已學會適時放下,並下了一個十分有原住民智慧的註解:「不…

七日书4.7:Am I worth my time?
这顿饭,是份自我肯定的作品。
奶胃奇遇記
做人不能忘本。我有台灣基因台灣胃,雖然偏奶,也受不了無時不刻都是奶。以後,最謹慎的做法還是循序漸進,頂多中西合併,不然真的會吃成「改良種的玉米」。

七日書S4.7-做菜的醍醐味
自己煮飯(包括煮泡麵和煮咖啡)對你來說,是日常還是特別?寫一個關於煮飯的故事。這題簡單多了,哈哈。煮飯這件事,對以前的我來說是很日常的事,有一部分寫在之前七日書,可以點這裡。但對現在來說是一個有點特別的儀式。這表示,有時間好好做這件事,有這個選擇的自由與行動。
七日書S4.6-雨港那條長廊
再回看痛苦的時候,也是有那充滿溫暖的時光。
七日書S4.4-看似南轅北轍的交會
第四天:如果你的胃有不必然和你相同的身分認同,它的認同是甚麼?是怎樣形成的?我認為我的胃是來自北方,而非來自南方稻米之鄉。從小就很不喜歡吃飯,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飯太不合胃口、也可能是飯煮得不好之類的,但這很特別,後來才知道是因為不夠好吃、不夠餓。
【七日書】第一天:我還是喜歡獨自吃飯
只有獨自一人,我才能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