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原來電影說了那麼多
《悲情城市》作為台灣新電影的重要作品,它實踐了宣言對電影藝術的態度,充滿作者對歷史與人情的思考,並以圓熟自然的場面調度展現了台灣人民的日常。
兩個梁朝偉,一眾旁觀者 ——為《風再起時》與《悲情城市》擔任歷史「配角」
《風再起時》在當下回溯五十年前的香港往事,無獨有偶,是同期上映的《悲情城市》復修版,是在八十年代回望也將近半世紀的台灣歷史。而兩片導演翁子光和侯孝賢,都用上了梁朝偉做主角,就更教筆者聯想到,原來兩片何其像平行對照,讓影帝的光芒內藏起來,卻更燃亮了歷史旁觀者的角色。
電影 | 《悲情城市》
......吳寬美以及林文清,這兩個分別是女性與身障的角色在故事中看似被擺放在邊緣的位置,看似只能對事件作反應,但觀者在瞭解《悲情城市》故事主體的時候,卻是大量依賴吳寬美與林文清的文字敘述。
270 | 重看30次《悲情城市》,我明白了什麼是台灣
好作品無需立場激越,把情感能量放在人物本身,是非曲直自然就能被觀眾所感知。
重看《悲情城市》
To be honest…
【電影】悲情城市
經典台灣電影,描述二二八事件前後那個最混亂的台灣,一個九份的家庭如何在時代洪流中生存。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專欄 · 編劇書簡EP3》我曾見過《悲情城市》裡消失的二哥⋯⋯
日前在國賓戲院的媒體試片,是我第一次在戲院裡看《悲情城市》,電影結尾,情緒仍隨著配樂翻湧,至片尾工作人員字幕滾動,記憶才像片頭的燈泡終於通電一樣,亮了起來:我見過二哥林文龍!
不忍卒睹的夜與霧
(偶然重讀自己多年前寫落的電影後記,心情依然沉重。也許與我成長環境重疊,那一幕幕困頓與癲狂印在腦中揮之不去。) [水巷閒思]看畢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頗感淒涼,心頭凝重委難舒張。前作《天水圍的日與夜》一反潮流,不道悲情道溫情,拍出《姚姐》那般家常味。
九份的過去
在更早的一部電影戀戀風城(1986年)中,就已經發現九份,那部電影結束的那一幕,李天祿阿公「幹伊三妹」的唸個不停,天上的雲飄過,快下雨了,一抹陽光從雲隙間射出。很想抓住那種感覺,當然那是抓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