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詞・◯】追憶90年代香港雜誌年華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最低限度不就是能夠看得起雜誌嗎?側面來說,能夠有閒情看雜誌就是好的生活。80到90年代是經濟最蓬勃,香港流行文化豐沛活潑的年代,每個區每個街角都有一個大大的報攤,樓上是酒樓轉角是晚上才開的酒館。報攤上就是當天的世界視窗,不同的本地雜誌或者外文雜誌目不暇給-與其說是勾勒出屬於城市的慾望,色慾的金錢的,倒不如說是城市的想像力水晶球,畢竟我們都曾經在雜誌之中找到生活的靈感,甚或不知不覺地被薰染了……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梁璇筠

那男的一往情深要女主角嫁給他。亦舒小說裏的女主角一貫冷血,或清醒︰「養我?只為我支付每天的五份報紙,每月十幾本雜誌都做不到?」先不說亦舒小說裏通常都缺乏希望嫁個有錢人的女主角,但是也絕對不是看不起窮的男人,正確的做法是讓自己強起來。這樣寫來原來生活門檻也真的不是很高,最低限度不就是能夠看得起雜誌嗎?側面來說,能夠有閒情看雜誌就是好的生活。80到90年代是經濟最蓬勃,香港流行文化豐沛活潑的年代,每個區每個街角都有一個大大的報攤,樓上是酒樓轉角是晚上才開的酒館。報攤上就是當天的世界視窗,不同的本地雜誌或者外文雜誌目不暇給-與其說是勾勒出屬於城市的慾望,色慾的金錢的,倒不如說是城市的想像力水晶球,畢竟我們都曾經在雜誌之中找到生活的靈感,甚或不知不覺地被薰染了屬於一個時代的美學。

鄰居姐姐當年迷「開心少女組」。每星期都會去買《金電視》然後將《金電視》和報紙娛樂版中喜歡的女明星(當時最她喜歡的是袁潔瑩、黎美嫻)用一本藍色Exercise拍子簿重組成女明星的剪貼簿,版面非常豐富,是那年代很流行的Collage Art。這種把喜歡的事物、最潮流的事物共冶一爐的雜誌做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自製麻辣火鍋-新鮮熱熾的,那時我們等著買新的一期雜誌,先睹為快,可口又刺激。

陳智德說那個年頭誰與誰一腔熱血就辦雜誌去,也不管那是不是會賺錢或者偏偏就是賺不了錢,純粹地推介一種美好生活風格。誰與誰可能是對某一種運動有興趣,就自行辦一本雜誌,做六期之後消失吧-也不是多麼稀奇的事。但是你永遠不知道這六期偏偏就是影響了其中一個讀者,某一個人某一頁封面插圖,某一篇文章在旋起旋滅的一瞬間。很多人以為雜誌既輕省又廉價,殊不知某一個觀念某一篇音樂推介又或者某一個眼神竟然就讓讀者念念不忘。雜誌的有趣點就是夠雜,編輯都把當其時某一主題下流行的或尖新的記錄下來,讀來輕鬆,在愉悅的閱讀之中反而讓人記得。例如《號外》雜誌,陳冠中的專欄,劉天蘭的時裝筆記,會記得《明報月刊》做的專題訪問,黎堅惠《Amoeba》拍的照片裏面明亮可人的張曼玉,《Times》介紹的無人機和「(聾)耳村」⋯⋯也會記得文學雜誌《字花》中謝曉虹用筆名寫的小說,好黑好酷。 雜誌要記載的「無形之物」實在太多,與返工返學食飯買樓結婚生仔一起,竟然都交纏在香港市民生活日常的神經線中,成了某個時代的陶庵夢憶。

我們不只需要雜誌,我們也擁有明星呢。哥哥張國榮,我們的梅艷芳,至今喜歡的黃耀明還有一堆非常好看的模特兒琦琦、翁惠德、丹尼爾,不可方物的周天娜當年還真的是稱得上不吃人間煙火的,只會出現在雜誌中,而不是被「野生捕獲」在路人之間。每一個版面都精心設計,拍攝時的明暗處理,風格化的照片,化妝髮型是流行的華麗的也容許非常怪異,絕不能穿上街的時裝,雜誌給你一種科幻感,讓普通市民目眩神往。

八九十年代間的香港真是一個雜誌的興旺時代,誠如陳智德所說的「香港就這樣,創建出一個紛雜、喧嚷、多元而自由、並存的雜誌時代。」市民要看的東西很多,也不知為什麼就儲了文化資本以及養份。枚舉一些︰雜誌《明報月刊》、《明報週刊》有林燕妮寫的人物專訪、左中右人士會看《90年代》,主婦會看《方太世界》有日常食譜,婦女或者少女看《青春》學會穿衣配搭或者性知識,主要對象是男性市場的色情雜誌《Playboy》當然要便宜的也可以看《龍虎豹》。高級文青雜誌《號外》常常介紹國外思潮或者設計師,看《號外》的人通常也看《電影雙週刊》;黎堅惠主理的《Amoeba》實在是很多型人潮人的重要讀本,那時候要看的「每日一篇」就是黎小姐的每天衣飾。小朋友看《紅蘋果》或者《白羚羊》,兒童文學雜誌《木棉樹》、《黃巴士》曾出現在書報攤,但是這些雜誌也沒有現在坊間的《兒童的科學》受歡迎。詹宏志創立的科技與生活資訊雜誌《PC Home》竟吸引到很多讀者。年輕人都在看《Yes!》其中的「城市驚喜」專欄發掘了蔡卓妍鄧麗欣和張柏芝,甚至榮幸地成為校園禁書,可見其影響力。喜歡時裝的人一定會看日本雜誌《non-no》雖然有點貴但那是最正宗的Y2K風,白領儷人當年看的應是《Vogue》。那年張小嫻的小說散文爆紅,她創辦香港女性雜誌《AMY》主打星座亦有小說連載。大學及文青們就讀《讀者文摘》、《香港文學》、《呼吸詩刊》;《秋螢詩刊》、《詩潮》這兩本文藝雜誌可說影響了一代文青,十分重要。也當然還未計當時的流行小說以及漫畫啦。

現在就是看電子資訊的世代。網上雜誌也辦得越來越好。但是實體的雜誌仍然有讓人抵抗不到的魅力︰在午後的公園或者洗澡後的會所,沒有閒事的心頭之間,你總是能夠隨手拿起一兩本雜誌,閱讀無可無不可的資訊,一則影評,誰發佈了最新專輯,事不關己但是好看的評論,博得會心一笑的漫畫雜文,反正就是為日常生活,存得一個紙本的記錄。

拿起一本雜誌,指尖翻掀一頁兩頁,雜誌紙光滑的味道,看著裏面可能的各種生活,或者現象的一點抽絲剝繭,模特兒一臉性冷感駕起一襲你永遠不會穿的衣裳,暫時未最成熟的文字有著激活的靈感,正在跳動的生活氣息,這就是讀雜誌的快樂,有形於無形。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驀然回首》小輯

徘徊來生的往生:《破地獄》的生死探究

話題》如果拌飯不能拌:從《黑白大廚》愛德華.李人生料理「鮪魚拌飯」,咀嚼美食與文化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