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三幕劇
5 篇文章
megi

〈編劇課筆記〉你寫的是故事還是狀況?STORY OR SITUATION?

我一直認為劇本創作應該是一門人生課程,相同的故事一直重複不斷的發生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劇中人物耗盡心力只為找到的一個答案,但常常那個答案就大喇喇的擺在伸手可及處,一轉念就看到

megi

你如何能苛責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因為愛情笑靨如花?

我在小鎮的創作班上聽到好幾個很不錯的故事,學員的背景大多是勞工或務農,四、五十歲居多,有相當的生活經歷。故事大多來自個人親身經歷或者聽聞,有的相當驚悚,有的相當感人,可惜他們喜歡口述,文字紀錄闕如。時隔多年,現在舉那些故事來做改寫範例,一來比較沒有心裡負擔,二來經過時間沈澱,希望能給故事一個較為平衡的看法。

megi

你的故事如何發展為電影劇本?(一)

在劇本創作課開始,我常常故意花很少的時間講三幕結構,要求學員幫自己的故事先設定類型、調性,再著手故事大綱。之所以不能先上完三幕劇再寫故事,就是擔心三幕劇結構法則會框架住思想,扼殺創意種子。畢竟電影三幕劇是在有了完整故事雛型後拿來自我檢視結構與人物內涵的工具。

megi

淺談電影三幕劇(下)

雖然電影三幕劇並非唯一的電影敘事結構,但卻是觀眾最容易接受也最買單的故事結構,故事主題清楚、類型明白,觀眾在進入電影院之前就知道他將要看到的是一部關於什麼的內容,「一個逃家的富家女愛上窮記者」、「一個在休養斷腳的人在後窗看到對面樓裡的謀殺案。

megi

淺談電影三幕劇(上)

人們愛聽故事。在沒有發明電影以前,故事的載體可以是文字,是音律與歌詞,更多的是口耳相傳的鄉野傳說。書本文字較能被長久流傳,但口耳相傳的歌謠或傳說,常常就因天災人禍等不確定的因素而失傳。不管載體怎樣的變化,能夠歷經幾千年時空的淘洗而不被遺忘,往往就是結構最好最吸引人的故事。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