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场实习计划
14 篇文章
食通社

18岁,我想和爷爷一起守护高原羊

我叫张斌,今年18岁,出生在甘肃陇南偏远的农村,从小跟着放羊的爷爷长大。我的未来好像应该像影视剧里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跳跃农门,而我却选择了祖辈们走过的道路。

食通社

胡歌和刘涛都来农场了,瓜卖出去了吗?

我辞掉工作暂别北京,跑到内蒙阿拉善的致良田生态农场生活了两个月。没想到在农场的第一个月,我每一天都在喝酒。农场咖啡屋里的啤酒,2/3是被志愿者们买走的,啤酒喝光的时候,大家就翻出去年农场自酿的西梅酒,一起喝到深夜。“为什么来这儿呢?”两个月里无数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自问过很多次。

食通社

反常识的自然农法

2022年上半年,在上海疫情最魔幻的时期,我尝试了挖野菜、发豆芽、土培水培蒜苗葱苗、晒干菜延长储存期等自救方法,深切感受到接近土地和食物自给的重要性。

食通社

卖一天菜,能增长多少冷热知识?

食通社又迎来几位新同事。她们作为年轻一代的消费者,熟知线上买菜的全流程,却对食物零售,特别是生态小农食材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无所知。带着去年占领集室老员工的一知半解,我们在龙年春节前再次“占领集室”,既帮我们熟悉的农友卖年货,也帮我们的读者和消费者选年货。

食通社

过去一年,关于土地和餐桌,你还记得什么?

2023年,我们可以自由地买菜做饭、点外卖、和亲友聚餐,自由地在国内外出差、旅行、citywalk,自由地探索远方和附近。食通社的2023年,则是在“正常”和“自由”底下,继续挖掘食农领域的“不正常”和“不自由”,我们关注真实的食物生产、消费和流通,关注食物、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价…

食通社

土地在召唤,赶在初一前的紧急招募

食通社联禾计划于2021年发起“生态农业实习计划”,旨在为有意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和成熟的生态农场提供支持,让年轻人通过实践掌握务农知识和技术,也能把资深农夫的经验总结、传承下去,同时也为农场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农村社区注入活力。第三期现已启动实习生和实习农场招募。

食通社

感到孤独又疲惫时就想:我的背后是有土地的

成都回昆明的路上,穿过很多长长的隧道,手机信号若有若无,像我此时的心境一样忽强忽弱。上一秒我还在成都生活市集上帮亮亮农场卖丝瓜,这一秒我就要又回到远离土地的城市去。

食通社

城市劝退年轻人的一百个理由,你是哪一种?

食通社的生态农业实习生项目,原来是想为那些有意返乡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和已经在土地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前辈建立互学合作的关系,帮助新一代农人降低务农的试错成本。但没想到,在收到的近百份申请中,大部分人之前的经历和农业都没什么关系,其中很多已经走在了城市精英的道路上——有的在国外名…

食通社

城市青年为何主动下乡?

上周一,我们分享了十多位年轻人决定给自己的城市生活按下暂停键的原因。那他们为什么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去乡村学种地,过一种更加劳力,更有挑战的生活呢?

食通社

21个年轻人踏上了chatGPT也想象不到的旅程

2023年初,食通社发布了第二期“生态农业实习项目”的招募。我们希望把有意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和成熟的生态农场对接起来,既能让前者掌握务农的知识和技术,也能把资深农夫的经验总结、传承下去,并且解决农场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食通社

不会种地的木工不是好电工:生态农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会员和农场并不只是“有难同当”。农场夏季黄桃成熟、或冬天萝卜白菜上市时农场会免费分给一些给会员。而会员们会把不需要的图书或者办公设施捐给农场,会在农场一年一度的会员节上,为农场发展建言献策。疫情时期,还有不少会员家庭留守农场用劳动换食物,解决了农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食通社

北漂十年后,这个山东女孩决定去学种地

我们莘县被称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蔬果种植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亩。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六分之一的蔬菜都是从莘县来的。本以为回老家可以吃到新鲜好吃的蔬菜,但是,竟然没有!镇上只能买到和新发地一样的批发菜。不仅没有小时候的菜味,更不奢望营养健康了。

食通社

在百草园遇见幸福果|农学毕业两年,我决定去农场回炉再造

幸福果百草园是一家位于广西贵港的农场,农场主颜萍姐的老家离这里也不远。90年代,她高中毕业后前往广东,工作了20多年。2017年在家乡租下农场,开启了生态农业之旅。

食通社

农场walk能否治愈城里人的怀乡病?

城市里的一切井然有序、明码标价,为什么要开车来回两小时跑到乡下来呢?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