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徑之美

AdrianAu
·
·
IPFS

日本新年假期,除了到神社參拜外,也會看跑步賽事。1月1日是全日本實業團隊的接力賽,而1月2日及3日則是東京箱根間往返大學驛傳競走。至於香港假期,也有連續3天的賽事,那是香港四徑。最近有一部紀錄片正式上映,名為《香港四徑大步走》(Four Trails),正與此有關。

香港四徑是指四大遠足徑:麥理浩徑(100公里)、衛奕信徑(78公里)[註2]、港島徑(50公里)[註3]及鳳凰徑(70公里)[註4]。這項比賽念頭來自一位熱愛跑山的Andre Blumberg。他到外地參加不同山賽,某一天他問跑山朋友是否曾試過四天內完成四徑,他們都說不可能。所以他邀朋友一起試,結果他四天內完成四徑,他感開心之餘卻又感失落,因為太容易,所以他從4天改為3天[註5]。由此,香港四徑這比賽,每逢農曆年間舉行。

參加者要在60小時內完成,才能稱為「完成者」(Finisher);至於能夠在72小時內到達終點者,只能稱為生還者(Survivor)。從2014年開始到2016年,共33人參加賽事,沒有人能完成。至於2017年到2019年,78人參加只得9人完成。

這賽事另一個有趣之處是非想報名參加就一定可以。從紀錄片中,每位報名者要向Andre講述為何要參加及要寫期望。此外,我也相信要向Andre講述平日練習的數據、身體情況。Andre在影片中透露並不想開放那麼多名額,大概這賽事的行政工作只有他一人,也要確保參加者安全,若太多人參加的話,他未必能處理。為了安全關係,參加者要配戴大會安排的GPS,讓Andre與支援者能得悉他們位置。

另外,賽事其間大會不會設置補給,參加者要自行安排。參加者從一徑的終點到另一徑的起點,需要自行安排交通,包括要趕搭船到大澳。之後他更不斷修改比賽規則,如不准使用行山杖,到後來連音樂也不准聽。這些違反常理的比賽規則,卻令這比賽增添「有趣」點。

導演Robin Lee,是一位專門拍攝運動比賽的攝影師,從訪問中得悉,他的兄弟也經常將香港的山徑照片傳給他,吸引他到山上拍短片。他曾於2017年拍攝一條45分鐘短片”Breaking 60: Challenging the Impossible”[註6]。至於為何再拍攝一套有關四徑的影片,事緣是Andre從參加者中得知有些以破50為目標,希望Robin來記錄。只是Robin沒興趣以這主題拍攝,反而他更想拍攝這四徑之美,就這樣Robin再次拍攝賽事。

回到紀錄片本身,由於導演擅於拍攝運動賽事,加上他曾拍攝短片,所以他清楚應該在那裡放置攝影師攝影。比如參加者乘搭地鐵的情況,靠一位攝影師不斷來回車站拍攝。無人機的參與更幫助不少,但導演並沒有放太多這種鏡頭,因為四徑上的參加者也很重要——很有趣的是,看紀錄片時覺得攝影師與參加者的距離很近,參加者對鏡頭不但沒抗拒,甚至很友善。這令我感好奇,即便導演在比賽前訪問所有參加者,也不代表參加者會不抗拒。後來發現,在這紀錄片上映之先,除了Robin拍攝的短片,日本NHK也曾來港拍攝影片[註7],所以參加者其實很「習慣」鏡頭。又或者,參加者已經太累,「無視」鏡頭的存在。

在2021年的賽事前,Andre及攝影師選了一些有趣的人物,如打算Breaking 50的曾小強及Salomon Wettstein,希望再次完成的Hyun Chang Chung,第四次參加希望能完成的Sarah Pemberton,及比賽前3星期受傷但仍繼續作賽的羅啟邦——其實導演在訪問中提及他跟所有參加者做訪問,那時已知他受傷。導演覺得他不可能如期出賽,但仍跟他做訪問,最後羅啟邦更沒有放棄出賽。影片中穿插他們的訪問,如果要挑骨頭,可能是因為有四個跑手,未能對每位選手有更深入了解。但我在想,如果將四徑上的一切都視為題材,那我們看到的是一道又一道的風景。

紀錄片有意外驚喜,那是梁俊強慢慢地跑進50小時內——現實中也是如此,因為他並沒有提及想破50。然而,他一步一步地跑向綠色郵筒,到終於到達時,我能感受到那激動的情緒——就如他的訪問所說,他不敢看到達時的鏡頭,因為會再次帶他回到那賽事的情景。

至於導演「主力」拍攝的參加者,中段曾小強及Sarah退賽。羅啟邦雖然有傷,仍繼續堅持完成。至於計劃50小時內完成的Salomon,因為完成兩條山徑的時間比他預計長,曾打算放棄。在他的腦海中,既然無法如計劃完成,沒必要繼續,應該要離場。但身邊的人,不論是太太或好友,不斷鼓勵他繼續,告訴他為了他們完成這賽事。Salomon那刻感到驚訝,原來參加比賽可以不只是為了自己,也可以為家人朋友。

這讓我想起上周的箱根駅傳。我經常聽到旁述員,或者贏到區間賞的選手們說一句:「家族のために」(為了家人)。一個人在賽道上比賽,為何會說為家人朋友努力比賽?這是因為家人朋友的支持,成了他們的後盾,為了回應他們的支持,努力作賽。這也許是日本民族性,但至少在Salomon當刻才明白參與比賽是可以有另一目的。

我看完這套紀錄片後,在網上找到由日本NHK拍攝的影片,這影片主要集中在日本選手土井陵。這影片更集中講述賽事的內容,令觀眾更認識這賽事有多瘋狂,更了解為什麼有一群選手,願意參加這個沒獎金的賽事。而每次賽事更讓參加者認識自我。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香港山上的景色,真的美不勝收。值得入戲院觀賞的紀錄片。

~~~~~~~~~~~~~

[註1]麥理浩徑(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

[註2]衛奕信徑(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

[註3]港島徑(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

[註4]鳳凰徑(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

[註5]Ultrarunning as a Path to Personal and Community Health: A Profile of Andre Blumberg (I Run Far)——
www.irunfar.com/andr...

[註6]Breaking 60: Challenging the Impossible(JustWatch)——www.justwatch.com/us...

[註7]2020 Hong Kong Four Trails Ultra Challenge - HK4TUC - Great Race(YouTube)——
youtu.be/E0A_Ol5zmB0...

《香港四徑大步走》(百老匯影線)——www.cinema.com.hk/tc...

圖片來源:網上照片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