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女權」電影|《好東西》的壞聲音
可想而知,幾年以後,人們的觀念轉變,《好東西》便不再是好東西,其中的人物僵硬、台詞金句、刻板設定會成為令人尷尬的階段性符號。希望導演邵藝輝不會因為女權電影,就被冠上女權領袖的稱號,變成下一個楊笠,在日後的創作才華不斷被自己的此前所創造的輿論導向所傾覆。
《幸福路上》 — — 我未曾參與的「幸福年代」
2018年1月16日,刊登於《放映週報》615 期網址:https://funscreen.tfai.org.tw/article/2827
🎥🎞️📝《懼裂》| 導演親解電影符號、隱喻: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
本篇整理導演針對《懼裂》電影的重要象徵以及隱喻,Coralie 亦有親自解釋: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結尾的清掃車是必要的嗎?
🎥🎞️📝《荒野機器人》| 一個學著當媽媽的 AI 如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荒野機器人》將羅茲設定成一個只為了完成工作目標的機器人,在照顧亮亮的過程中,羅茲也逐漸以自身的行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GL劇集的異類 —《彩香最愛弘子前輩
筆者常分享以性/別小眾為主軸的電影,但事實上,BL(Boy’s Love)劇集已經風行多年,熱潮席捲東亞、東南亞,甚至是南美一帶的國家。先不論BL熱潮是否能夠忠實反映社會主流對同志的接受程度,無可否認地,這些劇集呈現了(男)同志的愛慾與浪漫,在主流異性戀框架之外伸展了另一條出路。
韓國十年 — 社會有變得更同志包容嗎?
對於韓國這個地方,連首爾土地都沒有踏足過的筆者,印象一直留在早年那些圍繞着絕症與慘情的韓劇之中。於是漸漸亦抗拒韓國的電影,總覺得會是同一論調。後來發現,原來韓國陸續拍攝了以同志為題材的主流電影,才開始慢慢留意。這次要介紹的《兩個婚禮一個葬禮》,是一部早於2012年的電影(對的,已經是十多年前)。
🎥🎞️📝《李二毛的雙重人生》| 中國底層的 17 年跨性別之路,成為一個女人,為什麼這麼困難?
成為女人是她唯一的生活動力,但最終也因此壓誇了她。一紙藍圖,卻花了一輩子也實現不了。
《愛很自私》- 男同志電影的愛與創傷
以男性之間的愛作為電影主軸,很多時候會將之視為 BL(Boy s Love)。但對於筆者而言,BL與同志電影似乎仍有一點距離。前者嘗試營造兩位主角之間的粉紅泡泡,後者則會認真地討論更多關於男同志身份與不同生活層面的角力。《愛很自私》這部電影,雖然兩位男主角的外表都非常吸引,卻仍是一部認真的同志電影。
《下女誘罪》— 小姐與下女的性與力量
最近上映朴贊郁導演重新剪輯的《下女誘罪》加長版,意想不到地電影原來已經是八年前的作品了。再到戲院重看時,筆者有想起是枝裕和的《怪物》。同樣是分成三部叙事;同樣在第一部帶出懸念,第二部翻轉,再到最後總局。可是,如果說 《怪物》 — 對性/別小眾最溫柔的提醒 [可參照此筆者過去文章]…
🎥🎞️📝《年少日記》| 時間會過去,痛苦會延續
時間雖然終究會過去,但是痛苦不盡然會因此消散,可能會在另一個人的生命裡延續。
🎥🎞️📝《破浪男女》| 沒有什麼是打一炮不能解決的?
電影雖然主打情慾的畫面,然而,卻不會帶有男性凝視的強逼與服從。四個角色之間的性愛,反而敦促著觀眾直面回應,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性愛,在關係中缺失的我們可以獲得什麼?
《關於我和鬼成為了家人這件事》— 是同志電影還是性別電影?
台灣電影《關於我和鬼成為了家人這件事》(下稱《鬼家人》)在上映之時好評如潮,而筆者總是在熱潮退卻後才在Netflix觀賞。無可否認,此部電影在票房上的空前成功是肯定的,但在處理性/別、同志議題上,電影又能否發揮其影響力呢?事實上,台灣一直都不乏觸及同志議題的主流電影,如《刻在我心…
颐和园:时代的伤逝
娄烨并不关心时代,他展现时代里的人和他们的情欲:既不批判,也不讴歌
《芭比》— 你只能留意粉紅色烏托邦嗎?
《芭比》在2023年暑假期間上映,不出三個月後票房攻頂,成為此年票房最高的電影。還記得筆者拖延症發作,等到戲院粉紅浪潮過去才買飛觀賞,卻仍坐滿半個影院,叫座力實在驚人。芭比作為一個家傳戶曉的「美國完美女孩」形象,電影憑著女性導演Greta Gerwig引入的批判視角,帶出既容易理解,又兼備娛樂性的性/別反思。
《從今以後》— 這算是同志電影嗎?
很少香港電影願意讓同志角色作為故事主軸,當中又似乎更鍾愛挑選男同志的情慾流動成為題材。相對的,一群刻板印象中屬於「沉悶」、「自成一角」的女同志就更少展現在公眾的視野。今年,我們等到多一部以女同志為主角的香港電影 — 《從今以後》。電影為楊曜愷導演的最新作品,故事以鄧芝珊博士的香港...
《但願人長久》 — 以年月治癒原生家庭圓缺
有關家庭創傷的華語電影,近年似乎越趨常見。筆者一直很怕看這種以親情為主導的戲,尤其對不少性/別小眾而言,家庭往往是個愛恨交織、充滿創傷的地方。當眼見一些電影未能覺察其位置性(Positionality)帶來的紅利,然後冠冕堂皇地訴說着「家」的每一個人需要齊齊整整、缺一不可的時候,實在難受得很。
《怪物》 — 對性/別小眾最溫柔的提醒
筆者沒有看過很多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但這次的《怪物》,加入了編劇坂元裕二的劇本,成就了一次「不太是枝」的作品。不少影評都聚焦在其劇本上。畢竟這部作品得到了康城影展最佳劇本的榮譽,其三段羅生門式的叙述亦成功引領當時首次觀映的筆者,隨着電影的推進而墮入上述二人所設下的種種伏筆之中。
《填詞L》影評:追逐夢想
你曾經有什麼夢想?曾經的你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時間?多少努力?現在仍然在追逐嗎?
隐入尘烟的不止贵英和有铁
无论是何种感情,爱的表达永远都能归结于责任的承担
被遗忘的呐喊:陈桂林的悲剧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陈桂林的悲剧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