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100):“井有仁焉!” — 宰我提了个刁钻的问题

江上小堂
·
·
IPFS

电子书:《论语漫读》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

井,不能狭义地仅理解为井而是比喻危险的境地。逝,去;罔,迷惑。

宰我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怀疑精神,不人云亦云,不盲从权威。这次问了一个十分刁钻的问题。

他预设了一个情景,问孔子,“如果仁者被告之井中有仁道,他会进井里面跟从吗?”他这个问题的陷阱是,如果回答跟从,就是不智。要是井中没有仁道呢?岂不是白白地牺牲?如果不跟从,那就是不仁。为什么仁者君子对仁道无动于衷?所以,这段对话,还是在探讨仁与智的关系。

孔子知道宰我没安好心,给他下套。没有简单地回答是或是否,避开陷阱,给出了另外的答案。孔子说,何必如此呢?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君子,可往而察看究竟,但不会被骗入无仁道的危险之中;君子可能会被欺骗,但却不会被迷惑。

宰我问的是仁者,但孔子却回答君子该如何。严格说来,君子比仁者的境界还是要差那么一丢丢。不知道孔子这里是将仁者和君子等同呢?还是觉得不好回答仁者该如何,就改为用君子替换了。

如果井中真有仁道,比如说需要下井救人,虽有危险那君子也应当仁不让。“我不入井里,谁入井里?” 但这也有个自身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判断问题,要有比较大的把握能救出人来,冒有风险才值得。救出人来,自己也能脱离险境,这是最好的。救出人来了,自己牺牲了,也是值得的。如果人没救出来,自己也牺牲了,就不值得。八十年代,曾有一场大讨论,一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从粪坑里救老农牺牲了,值不值?从两人都死了的结果来看,当然不值。张华下粪坑救人之前,缺乏对风险的判断,认为自己能救人出来,而自己也未必必死。他就是“坑有仁焉,其从之也!”,是谓不智。

《孟子》里有段话,大意相同。《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有人给郑国大夫子产送了一些活鱼。子产就让主管水产的小吏放入池中畜养。但这个小吏很贪,把鱼给烧了吃了。然后回复子产,“刚放入水,鱼无精打采,但一会儿就游动自如,很快就游走了”。子产听说后,就说,“好呀好呀!鱼儿们去了该去的地方!”这小吏太坏了,过后还显摆自己的小聪明,损坏子产的名声,到处传扬这件事,嘲笑子产没有人们说的那样有智慧,不然怎么让我给蒙骗了呢?结尾总结到,合乎情理的事可以欺骗得了君子,但不合情理的事却欺骗不了君子。

因为君子心怀仁道,也相信他人心怀善意。故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合乎情理的事,君子当然会相信,这不能说明君子无智。如子产相信校人的话。但不符合情理的事,以君子的智慧是能够识破的,不会上当受骗。“可欺以其方”,这个“方”既可以理解为道理,也可以理解为正直。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君子的正直和善良欺骗他,却无法用无知来欺骗君子。如果一个人因为无知而受欺骗,就算不上一个君子。

上当受骗,无非三种情况:一是无知,二是善良,三是贪欲。从古至今的骗局,都是如此。比如传销,骗到了许多无知和贪欲的人;借慈善敛财则骗了许多善良的人;而许多漂亮的大话则骗了无数无知、贪欲和善良的人。要识破这种种骗局,不让自己和他人身陷麻烦和险境,就需要比较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2020年12月2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二千年皇权专制,不折不扣尊奉儒家思想

长吟野望
32 篇作品

儒家为何主导了法家打造的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