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116):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孔子教学上是否留了一手?

江上小堂
·
·
IPFS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称呼弟子们。“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进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第十七)。仪封人也如此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八佾第三)。意思相当于“小子们!”。

孔子说,“小子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所隐瞒吗?我可什么也没隐瞒!”看来,弟子们有些怨言,或者试着问过孔子;或在背后咬耳朵,有人给孔子打了“小报告”。孔子师生长期学习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有些误会和矛盾,在所难免。

那么弟子们怀疑孔子隐瞒了什么呢?历来都解释为孔子在学问上留了一手,没有倾己所有全教给学生。但下面一句话,似乎更像是财物或食物。“我走哪里都带上你们,这是我的行事风格”。言下之下,我天天和你们相处在一起,从没有单独行动过,怎么会有机会藏匿财物,私设小金库呢?

但从述而这篇的记述孔子的学与教的基调而言,解释为弟子疑惑孔子在学问上有所保留,也有道理。再者,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罕言利”,种庄稼“不如老农”,而有些弟子想学一些实用技艺谋生,抱怨孔子不教,也是可能的。

孔子有个弟子叫陈亢,字子禽,曾向子贡请教孔子对所到之国的政治为何了如指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学而第一)。他也曾怀疑孔子对儿子的教育是不是单独“开小灶”,而没有教给其它弟子。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季氏第十六)。

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当时也在孔子门下与其它弟子一起学习。但年纪轻轻就先于孔子死了。陈亢估计与孔鲤非常要好,一天就问他,“你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课堂上没讲的东西吗?”伯鱼回答说:“绝对没有。有次父亲独自站着沉思,我怕惊动他,快步走过庭院。不料还是被他发现了,对我说:‘学《诗》了吗?’我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优雅地说话。’我退下后就开始学《诗》。又有天,他又站着独自沉思,我还是快步走过庭院,又被他发现了,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退下后就开始学礼。我就单独从他那里得到过这两次提点。”陈亢事后高兴地说:“我问一而知三,知道了学《诗》和学礼的重要性,又知道了君子疏远自己儿子的道理。”

这段话比较长,内容丰富,可以从中发现若干问题。第一,从中可以知道孔子在教学上并没有对弟子有什么保留,对弟子与自己的儿子在教育上一视同仁。孔子两次对儿子的指点也没有超过他教给学生的范围,都是孔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可见,弟子们是误会了孔子。第二,孔子强调学诗和学礼的重要性;第三,可以看出,孔鲤与孔子的关系比较疏远,不亲近。这是儒家孝价值下的必然结果。儒家社会的亲子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普遍而言很不融洽。父亲对子女严厉有余而关爱不足。

不论是学问还是财物,我相信孔子应当不会对弟子有所隐瞒。没有必要。财物饮食上,孔子是优先于弟子的。孔子明确说过,“有酒食先生馔”(为政第二)。儒家在分配上遵循尊者先,长者先的序列,不是按贡献分配。孔子教给弟子的大都也是道德文章,又不是什么武学秘笈或祖传秘方。不会因为教给弟子了,就威胁到孔子的地位或生计。弟子学得越多,学得越好,传播得越广,更有利于提高孔子的地位和扩大其影响。孔子何乐而不为呢?

2021年3月14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二千年皇权专制,不折不扣尊奉儒家思想

长吟野望
32 篇作品

儒家为何主导了法家打造的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