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啟動》(Inception),Christopher Nolan 2010導演

686
·
·
IPFS
·
這是部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電影,在夢與記憶、潛意識等概念層次上,它能夠啟動許多喜好腦力挑戰的影迷,但在電影本身的表現上卻又有不少缺失,導致評論出現兩極......
這電影其實不是迷宮,只是座五級浮屠。

這是部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電影,在夢與記憶、潛意識等概念層次上,它能夠啟動許多喜好腦力挑戰的影迷,但在電影本身的表現上卻又有不少缺失,導致評論出現兩極。然而細究起來,諾蘭既然採取了這樣一種多層結構,且敘事愈往底層走整體結構愈顯得厚重龐大,終將壓垮整部電影,致使他每一層都必須一再精簡,目的是以直線來看讓整個故事能夠成立;為了維持這個穩定的夢中夢的結構,導演真的犧牲了很多東西啊!

每一層其實就是一兩個場景而已,且這些夢境也過於貼近現實,除了第二層無重力狀態的夢境之外,其他各層實無足觀,這更證明導演不是達利那種超現實主義者,所以也不必用超現實主義的標準來要求導演。重點就是導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用他自己的標準來看的話我覺得是有達到,但是一定有觀眾是不滿意的。

本片基本的設定還是來自於《記憶拼圖》,尤其是蓋皮爾斯自己想像出一個患了短期失憶症的山米大叔這段,所以導演一直在發展自己的東西,現在用這片來收割,很難想像後續是否還會有更多的發展。

之前才看過以田中絹代為主角的《映畫女優》,加上更早之前的《千年女優》,其實可以這樣說:一個好的演員,所有的演出就是他的人生。由此來看,本片其實全面啟動了幾個主要演員的人生,四層夢境也不妨看成是四部短片,還可以跟他們之前演出的許多電影相互指涉,由這個層次看其實可以連結出豐富的意義。

小勞勃道尼在《開麥拉驚魂》裡的演出正是這種觀點視角的絕佳佐證!

一層又一層的夢境結構看起來燒腦,其實還是線性敘事才能讓觀眾理解

李奧納多在每一層裡扮演的角色都不同,在第一層現實裡他是個夢境神偷,在第二層裡他偽裝成席里安墨菲的保安以獲取他的信任,在第三層裡他則只是個雪地攻堅的戰士,在第四層裡他是Marion Cotillard的丈夫;Tom Hardy在每一層的演出變化更大,但一旦回到現實,之前那些夢中夢也都只是一夢而已;然而這還在電影裡,回到觀眾這一層現實來看,這些演員在此片中的演出亦不過一夢耳,所以我說此片其實至少有五層。

電影中第四層夢境的造夢者是李奧納多,但後來他到渡邊謙的第四層去,這段諾蘭剪掉一大段,一開始覺得有點跳,後來用諾蘭的邏輯想想也就想通了:他在解決完妻子那一關後,回到第三層,那時第三層的人都已經回到第一層去了,但渡邊謙傷重未醒,所以李奧納多又進入渡邊的第四層去「渡」他回來;渡邊早就進入自己的第四層,所以當李奧納多跟著進去時,渡邊已經很老了,這個細節對於理解此片是蠻重要的。

Marion Cotillard的圖騰是個陀螺,李奧納多在妻子死後便一直拿來當成自己的,這是個耐人尋味的設計;它似乎象徵著每個人的本心,有了它便不會迷失,但是從另一角度看,也可以看成是個人的印記,片子裡只有三個角色有show出圖騰,但有誰發現導演的圖騰?

蝙蝠俠也有他的圖騰,小丑雙面人也都各有自己的圖騰,他們也隨時在不同場景(夢境)扮演不同角色,但是只要時機到來,show出圖騰就等於現出原形本尊。

李奧納多深入夢境中把渡邊謙抓回現實來,某種程度類似蝙蝠俠到香港把劉蕫抓回高譚市來,只不過香港才是現實,高譚反而是夢境了。

想到我們早就有《七世夫妻》這種文本,卻根本不可能拍出這種片子來,於是只能自我安慰說《超時空要愛》就已經夠屌了。這電影其實不是迷宮,只是座五級浮屠。

《東西遊記》是屌中之屌!

結尾是導演向觀眾挑釁,但要怎麼解釋都還是觀眾的權力。我的看法是即使是現實其實也有很多層,現在的朋友msn都可以開n個視窗同時扮演n個角色follow n條故事線了,導演這樣挑釁也是太小看觀眾了。

真正厲害的是圍棋高手,可以同時跟多位高手下棋,而且還是下盲棋那種,諾蘭好好發展自己的東西就好了,他沒必要care觀眾。

我一直認為就片論片,指出影片的主旨,以導演自己設定的標準去評斷它比較重要,針對缺點的批判這種方式對我而言沒什麼不好,也不是說不重要,而是有沒有建設性,指出本片的優點比指出他的缺點建設性較大時我就選擇前者,反之亦然;當然一定會有人指出缺點,如果說得很有意思,那也很好。

《記憶拼圖》啟發了《全面啟動》!


我認為《記憶拼圖》仍然比《全面啟動》來得好,前者啟動了後者,且有可能繼續啟動下去,但批評最多也只能停留在這裡就沒意思了。

其實本片是經不起現實邏輯的要求的,然而為何要以現實邏輯去要求編導,這點其實我想很多觀眾也不太去細想。舉個例子:李奧納多答應渡邊謙的目的是為了能回到美國和孩子團聚,依照現實邏輯,其實讓孩子離開美國來跟他團聚還比較簡單,因此這個設計必定被自以為聰明的觀眾盯得滿頭包。

我起先也覺得這種大費周章有點可笑,但是後來看到李奧納多的第四層夢境是他與妻子從小到大住過的房子及家園,就明白導演所要強調的Hometown的意義,如果李奧納多就是一個偏執到認為離開Hometown就沒有意義的人,那麼我所能說的也就只是去理解,而不是去訕笑這樣的偏執。

畢竟訕笑李奧納多這點的台灣觀眾又是如何看待苗栗大埔那些耕地被政府惡整的農民?看《天外奇蹟》動畫又為何不講現實邏輯?看電影要求合乎現實邏輯這本身難道不需要任何前提與條件?且現實又真的有什麼清楚的邏輯可循?

我想起阿諾主演的《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其實保羅范赫文這部改編自菲利浦狄克原著的電影早在《記憶拼圖》10年以前就呈現了存在與記憶、虛擬與真實的辨證,有許多概念都是架構自菲利浦狄克之上的,片中Kuato對阿諾說「Open your mind!」,大概我從那時候起便被啟動了吧?

李奧納多在第一層淹死後進入的渾沌層和渡邊在第三層死亡後進入的渾沌層應該不會是同一層,兩人至少要在同一層而且必定是「渡邊先李奧後」雙雙死去,若不是都在第三層就是都在第一層。

現在想想兩人在第一層先後死去的可能性最高,因為在第一層本來就已經連好了線,李奧回到第三層還要再花時間和渡邊連線難度較大,而且在第三及第二層,死後都是回到上一層(這兩層的人都是死後回到上一層),只有在第一層死後會進入混沌吧?

有人問我對於本片中感情的部份有何看法,我就在此簡述一下好了:我認為諾蘭為了維持整個戲劇結構,犧牲掉很多情感表達的空間,但這不表示他不重視這一塊,畢竟李奧和妻子之間的情感糾結全片,可說最為扼腕。但是諾蘭也聰明地意識到演員們自己過往的經歷所凝聚出的形象是他最佳助力,所以他在角色設計上盡量讓觀眾能聯想起他們之前的演出作品,以此來加深觀眾的情感投入。

《記憶拼圖》裡的山米及其患有糖尿病的妻子其實在我看來是諾蘭電影裡最為悲哀的一對,把它移來本片就成為李奧及瑪莉詠的原型,然後兩人之前的《隔離島》、《真愛旅程》以及《玫瑰人生》、《華麗年代》等等,就更加符合觀眾對兩人角色的期待,有些事情就不必說得太清楚了。

席里安墨菲和他老爸彼得·普斯特李威(Pete Postlethwaite)也都符合某種父子衝突典型,這些設計並不出人意表,因為諾蘭主要的創意不在這裡,但求演員表現能到位即可。才剛拍完《戀夏500日》的喬瑟夫以及以《鴻孕當頭》成名的艾倫佩姬就更是簡略到「點」到即止了。如果深入這些演員的生命中,或許就對諾蘭的安排有著深深地體會及感動,當然這也有觀眾的姿態問題:如果一切保持冷眼不涉入,甚至抗拒,當然也就不會被導演的設計所感動了。

諾蘭來到有河???

後記:本文係將2010年7月22於噗浪所紀錄之電影心得文字整理後轉錄於此。該噗連同噗友的回應總共216噗,值得留存紀念,但因未得該噗其他噗友之允許,不便將他人之文字一併錄之,故只整理自己的部份。原噗網址會貼在留言板,供原噗友懷念一下14年前大家討論此片時的美妙時光,雖然有些噗友已經離開噗浪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686台灣資深影評人、有河書店店主、友善書業合作社前理事主席、《閱讀的島》前總編輯,著有《看電影的人》、《異色的雜念》二本影評集,前者曾獲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Noah Baumbach 2019導演

《郵差的白色夜晚》(The Postman's White Nights)康查洛夫斯基(Andrey Konchalovskiy)2014導演

《北方人》(The Northman)羅柏·艾格斯(Robert Eggers)2022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