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陳黎《淡藍色一百擊》後記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這本《淡藍色一百擊》是我第十五本詩集,收錄完成於2015年7月至2023年9月間短詩、長詩(或組詩)六十四首。2015年7月我寫成〈一百擊〉一詩,至2017年1月完成〈藍色一百擊〉一作時,心生以「藍色一百擊」為詩集名稱之念。到了今年(2023),決定改以「淡藍色一百擊」為我這本在《島/國》之後多年來詩作新集之名。2022年8月至10月間,我寫成以一百首「三行詩」組成的〈淡藍色一百擊〉。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陳黎

這本《淡藍色一百擊》是我第十五本詩集,收錄完成於2015年7月至2023年9月間短詩、長詩(或組詩)六十四首。2015年7月我寫成〈一百擊〉一詩,至2017年1月完成〈藍色一百擊〉一作時,心生以「藍色一百擊」為詩集名稱之念。到了今年(2023),決定改以「淡藍色一百擊」為我這本在《島/國》之後多年來詩作新集之名。2022年8月至10月間,我寫成以一百首「三行詩」組成的〈淡藍色一百擊〉。沒想到隨後,在10月底,我竟染了「帶狀皰疹」—在潛伏多日後,始發現左側額部與眉際冒出疹子,雖立即求醫服藥,一兩週後仍不幸墮入先前從未聞之,確然讓人驚恐、難纏的「皰疹後神經痛」之苦。額部與眉際緊硬,彷彿戴了大、小面具,頭皮不時有癢感,醫生暗示我第一時間「三叉神經」恐已受到威脅。雖持續服用有「黃金之藥」之稱的緩和神經痛之藥「利瑞卡」(Lyrica),卻始終未見藥到病除之效,至年底左眼皮且日感鬆垂、無力。久病心憂,我於2023年1月開始服用身心科醫師開給我的抗憂鬱、焦慮藥「萬憂停」(Duxetine,學名-Duloxetine)、「安邦」(Alprazolam)等,沒想到面具感反而益覺緊繃,讓我更加心解」(Cymbalta,學名亦 Duloxetine)。至八月身心似較安定,初覺有再生/重生之感。但丁的《神曲》(La Divina Commedia)義大利語原意為「神聖的喜劇」,分成《地獄篇》、《淨界篇》、《天堂篇》三部。我曾對醫師說今年上半年服「萬憂停」等抗憂鬱、焦慮藥過程,於我彷彿是下地獄,把我修理得不得不(不)甘心接受「肉體」之疼痛、不適,以保住我的「心」、我的小命。此次我倘使能歷「地獄」、「淨界」之磨練,重新回到日常的「人間」做一個庸俗的小民,此一「世俗的喜劇」經歷已充分是神聖的寶貴恩典了。

2011年11月,我參與策劃的「太平洋詩歌節」結束後次日,我右手、右背突然筋膜發炎,牽及腳傷、心憂、視衰、聲闇,至2013年3月這兩年多時間,不便使用電腦,無法肆意行動,困居家中,與疼痛共存。其間我長時間服用身心科醫師所開之藥,且在我太太幫助下,企圖藉寫作轉移身心之痛。2012年出版的詩集《妖/冶》,2013年出版的詩集《朝/聖》,即是這段時間被病魔磨練出,(偽)勇敢熬出的成果(或苦果?)。

沒想到隔了十一年—在2022年11月12日開始的「太平洋詩歌節」前半個月—病魔又再次造訪我。2022年11月至今,重遇了類似的身心之困。十個多月來,老實說,我無一日不興「棄世」之念。先前〈藍色一百擊〉一作裡提到的海藍、天藍、山藍的「花蓮藍」,居然成為被藍色憂鬱所罩的我這個「花蓮郎」愁慘的「花蓮藍」、花蓮憂鬱—對比〈藍色一百擊〉中我寫過的「用偶然拔高的花腔吹散愁雲慘霧造就你們每日的花蓮藍花蓮郎」這樣的詩句,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不敢回視自己的詩作,特別是發病前剛寫完的那組〈淡藍色一百擊〉—其中某些首「三行詩」,事後讀來,似乎帶著反差頗大的諷刺味或預言味。我一夜間,似乎老了十歲(或二十歲!—甚至比已逾九十歲的我的父母還老),直面「生老病死」四字中後面三字。〈淡藍色一百擊〉第7首三行詩如下:「想起我寫七十歲時的她/笑起來像十七歲,昨天/母親說:你也快七十歲了」;而在2020年4月寫成的組詩〈七星譚〉一作的【月曜日】中,我「誇口」說:「我的父母親,今年加起來一百八十歲/雙親如雙星,高照浮世上的我,讓過了花甲/之年的我這個花蓮路人甲想變老、稱老,都/變得有一點難。」啊,何以「花蓮路人甲」而今不時想要棄甲,似乎不敢不棄甲?

我一直到2023年3月,才敢重新面對詩,提筆寫了〈淡藍色一百擊〉後的第一、第二首詩作—〈病中作〉和〈風林火山〉,而後在五月、六月、七月、八月間陸續寫成其他十首詩,在九月寫成〈花蓮狼〉、〈花蓮藍〉、〈投幣夾〉、〈戒嚴時代匯率夾〉、〈對南向政策的小聲援調查〉、〈山水〉與〈「淡藍色」變奏33首〉。這是上天為我寫的「喜/鬧/悲(傷)劇」劇本嗎,以〈淡藍色一百擊〉此組「三行詩」與其後的十九首廣義的「病中作」,為《淡藍色一百擊》這本詩集收尾(或壓軸?)。

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間,適有三本拙譯詩集先後在台灣出版—《微物的情歌:塔布拉答俳句與圖象詩集》,《萬葉集: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古今和歌集:300首四季與愛戀交織的唯美和歌》。但一反過往,拿到這些印製得頗典雅、悅目的新書時,我心中浮現的卻只是「淡藍色」的無以名其味之感。

我要感謝四十多年來的老友、文友、樂友—懸壺三重的醫師作家莊裕安,半年多來週週包容我的電話訴苦、求援以及近乎騷擾的不安詢問,助我仍有餘勇讓此本跨越八年的拙集得以殺青(啊,多希望順便將心中的「青蛇」—憂鬱之蛇—也殺掉!)。也要感謝日夜照料我,忍受我的不耐,身上苦痛數倍於我,卻仍要在我每夜服藥就寢後,將諸多家事做完始能休息的我的妻子。我只能在膽怯的詩行中向她、向其堅毅致愛、致敬。我也要感謝在各種時段,突然接獲我電話,聽我反覆嘮叨、傾訴,以「話療」助我小命至今仍在的各方親友、學生。

現代詩學者奚密教授與曾在台灣清華大學客座的洪子誠教授等編的《百年新詩選》提到拙詩時說:「近二十年來他表現了突出大膽的實驗性,諸如雙關語和諧音字,圖象詩和排列詩,古典詩歌的鑲嵌和古典典故的改寫等等。然而,他並非一位標新立異的詩人,而是在為他龐大的題材尋找最貼切的有機形式。」這對我真是極大的鼓勵。我希望有心的讀者仍能在我這本詩集裡,看到多年來我追索中文現代詩創作新可能的努力與用心,看到一個遊吟近五十年的花蓮詩人「青青輕輕唱」他的花蓮藍調,「亂彈亂舞亂中有序」,企圖藉這「亂敲亂唱自成一團」的一人樂團,「輕輕調合悲涼與夏日海風涼,調合島嶼與歷史,夢與地理」,調動古典中土敬亭下詩的十日譚與花蓮太平洋邊的七星潭。

上一本詩集《島/國》裡,收錄了我寫的兩首台語詩、三首客語詩。這本《淡藍色一百擊》的組詩〈淡藍色一百擊〉裡,也各有一首台語與客語詩作;在其他詩作裡,我也在需要之處自然地借用了某些台灣原住民與日文語詞。過去五年間,我頗狂熱地翻譯出版了十一本日本俳句或短歌集,這本《淡藍色一百擊》裡會出現三五日文(或「日式漢字」)語彙,或許是遊走於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文與中文間多時後,不知不覺的反饋。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