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稱代名詞

lll-o-lll
·
·
IPFS
「說的話和做的事完全不一樣」——但是,絕對會如此吧。

我不想成為「他者」。

好任性啊,活在有別人存在的世界上不就注定如此嗎?但我不想被別人給存取。並非孤身一人時便憑著眼前的跡象去決定一個人,在某些場合對別人產生能被幾個形容詞概括的印象。我輕易地對待別人,同時肯定也被如此對待,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呼吸都能成為證據,而我的行為與話語亦如同命運一般難以牽拖。但一想到我往往會在誰的意識中會成為「那個人」、「他」這般生物就想逃跑。

我還是想要溫柔待人的。

曾經遇過一個組員,線上與實體討論沒出現過,期中報告應當由他負責,但當天他沒有到場。我不討厭他(因為要報告的是我的提案,老實說我很開心自己的提案能由我掌控),大部分的人指責他不負責任,但我覺得我也有錯,該溝通而偷懶不去做。我是真心在反省自己的,但一旦張開嘴巴,便和見到獵物的鬣狗一樣把他的行為反覆咀嚼,藉著啃咬他的屍體與他在我身邊留下的軌跡,逞一時的口舌之快。

興許是因為期中報告以及線上討論的缺席,某節下課組內要討論事務時,眼角餘光隱約能瞥見他在後頭晃了半晌,之後遲疑著離開。敘事方式多少有些小說筆法,或許也是我的過度臆測,但我想在那剎那被「不負責任」、「雷組員」等形容詞壓縮過的現實,也就是他這個人的整體,稍微在我的腦海裡展開了。

所以我有時候不喜歡和別人相處。因為雖然我想要愛人,但腦袋不受控制,比如追著蛛絲馬跡去臆測別人是什麼樣的人、因為共同作業的成果不符合期待便生悶氣。偷懶(因為有更在乎的事)、基本知識前提的差異、價值觀、能力(我很不希望把能力不足當成原罪,這樣的世界太殘忍了)、責任心......獨自一人時我有自信能夠包容他人所有的取向。有一種說法是應當把事和人分開論述,但是,在說著就事論事的同時,真的正視著那個人本身嗎?還是只是為了以大刀闊斧的法路去證明一些臆測,而化約了真實?

我不想當渾蛋,但嘴巴跟不上良知,所以不上不下的。難聽一點的說法是偽善,我沒有那種為了保住臉面先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的青春病,於是我稱自己為能力不足。

「說的話和做的事完全不一樣」,因此後悔、把可以一口吞下的魚刺一根一根重新數過一遍。儘管話很多,但我對自己還挺寬容的,所以就算現在不一樣也沒關係,我的意識一直都在努力,朝向真正能夠溫和待人的那天。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