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必然帶著撕裂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有過取捨,為了家人、為了好友,為了課業、為了生活,很多事情想做但卻不能去做很多話想說卻不能說出口,活在那些「應該」之下,最後活成違心的自己。
是什麼推著我做出這些選擇?又是什麼阻止著我讓我不能活出自己?
對家人,我有好多的話不能說、好多的事不能做。我總是在想究竟是什麼阻擋著我和家人間的坦承?
或許是害怕,或許是失望,或許我們都不想回到那個曾經傷痛的過往。
但那已經是過往了。
在那個過去的劇本裡,我不是主角,但卻是一個受盡委屈的旁觀者。如今我深知,即使我只是旁觀者,這段過去依然傷害了我,留下好深好深的傷口。而我也知道治癒的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去照顧傷口,清創、重新上藥,於是我漸漸的走在現在。
在關係裡相似的互動,總是會喚起我們的記憶,我只能不斷提醒著自己,那是過去,不是現在。可是家人並不能意識到,於是在現在的時空,她拿著過去的人的身影,交疊在我身上,我彷彿也被拖回到記憶的時光機中。
漸漸的我開始發現我與家人並不能走在同一條人生道路上,我有我的渴望、我的未來、我的需要,而家人也有他對未來的想像。如果我們對未來的藍圖不同,是否還要綁在彼此身邊?如果我們無法共同譜出和諧的旋律,是否要放手讓彼此能夠成為自己的曲?
可是放手意味著放棄,是嗎?放棄我們現在的關係,那個會擁有一起躺在床上分享生活的日子,我放棄彼此了嗎?
如果說必須要捨棄些什麼,那麼你會希望我捨棄的是我還是現在的遷就?
如果說成長必然迎來斷裂,向舊的過去揮別,那麼你有勇氣面對嗎?
其實打從出生那一刻,我們的成長就迎來分離與斷裂。從子宮脫離,與母體切割。而後有了青春期,長出自我意識,開始認識到我和父母是不同人,再一次的分離。但這一次的分離好痛、好掙扎,甚至想著如果不分離有多好。像從傷口上撕掉一層痂,可是卻是必須存在的,唯有這樣的分離從能真正成為我自己。
我從父母身上吸收著養分,有好的、有壞的、有認同的、也有抗拒的,卻沒有真的對或真的錯的。只是我們不同罷了。
成長必然迎來斷裂,可是這種分離感並不是為了將我們分開,而是讓愛的流動更加具體。長成海中各自小島的我們,隨著海浪而交流,卻在各自的島上能做自己。我們仍然能愛,也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呼吸。我們不再是生命共同體,而是在彼此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他者。
於是在成長裡,再也沒有什麼不能做的限制,而是在所有的決定裡,我們不再強求得到誰的認同。終於清楚的明白:我可以是我,不必和任何人相同。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