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理科假文青
·
·
IPFS
·
OGSM的精神:「以價值引導團隊,以邏輯執行細節」

📖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推薦指數:★★★★☆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透過「一頁企劃」來達成企業管理或團隊管理的書,作者張敏敏是位在企業顧問有豐富經驗的講師,透過這本書的教學與引導,會帶領讀者一步步完成屬於自己的OGSM計畫書,個人認為這是一本很有「實戰價值」的書。

2017年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發表一篇與900家企業,訪談2079個經理人的報告,詢問推動變革2年後公司是否達到績效目標,完成變革?結果顯示成功的比例最多只有3成4,也就是變革的失敗率高達7成,甚至更高。

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老闆看到的是「變」,員工看到的是「革」,改革對員工而言帶來的是高度不安全感,這種恐懼感是需要方法與有效溝通才能降緩的,所以作者提出的OGSM目的就是要簡單化,變革關鍵:敏捷、易行的執行力。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當你用過KPI或OKR,那麼OGSM跟它們類似,是一種可以應用在企業、團隊或個人的績效衡量工具,相較於前兩者,我個人覺得他的邏輯與思路會更清晰,看完這本書後會深刻領悟到OGSM的精神:「以價值引導團隊,以邏輯執行細節」。

相較於KPI、OKR,選擇OGSM較好的理由?

一般業界多數還是用KPI當作績效評量,KPI著重在過去的表現,在一起計畫未來,有些缺少願景;而近年在Google廣泛使用的OKR,則著重在「目標(Objective)」與「關鍵結果(Key-Results)」之間的連結,個人用起來覺得要展現到細部很吃個人經驗。剛好這次看到這本OGSM,他的特點著眼於執行力,最重要的是要「簡單執行」,簡單到你只要用手寫或是一頁Word或Excel表格就能夠呈現全貌。

OKR與OGSM都屬於「軟性管理」工具,目的都是透過激發員工內心的渴望、成就動機以及自發性動力與創新力,進一步連結整體公司的願景、目標。適用於創新型的科技產業,但高度例行工作不適用。

什麼是OGSM?

OGSM又稱它為「一頁計畫表」。他是根基於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概念,在企業願景之下,透過「目標」、「指標」將理想轉化為可以被執行的具體行為。

OGSM主要是由四個關鍵元素組成:O(Objective,最終目的)、G(Goal,具體目標)、S(Strategy,策略)、M(Measure,檢核),他展現幾個特點:

  1. 只要一張紙,就能看到執行OGSM的狀況
  2. 對準願景,層層展開
  3. 展現出思路邏輯的轉折
  4. 著重行動計畫

OGSM的四個關鍵元素

  • 元素1:Objective 最終目的
What success looks like in the future?(當我們成功時,我們看起來像什麼樣子呢?)
所謂的最終目的就是如何打造願景,這個願景的描述,必須要足以讓其他人產生熱情且願意追隨。
  • 元素2:Goal 具體目標
What do we want to achieve?(我們到底想要完成什麼,我們的具體目的地究竟在哪裡?)
幾個Goal(具體目標)會比較好?建議是3~5個最好,而且具體目標(Goal)要能與最終目的(Objective)所描述的關鍵字有所關聯。
  • 元素3:Strategy 策略
Does the strategy provides specific explana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specific choices?(是否清楚地描述策略,足夠讓大家對資源做出取捨?)
必須思考的是達成目標的資源很多,預算追加來源也很多樣,但為什麼選這個方式?這是根據你的專業、知識、經驗,或者依著團隊討論而選擇出來的。當你選了某個資源,就代表你「放棄」其他資源,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確定資源會被善加使用,以達成設定目標。所以策略也隱含一個最重要的涵義,你必須做出「取捨」。
  • 元素4:Measure 檢核
檢核是要確認資源是否有被使用徹底。其中的兩個元素「Dashboard(衡量指標)」和「Plans(行動計畫)」分別用數字、百分比、時間區段、負責人等客觀描述組成。這邊指的Measure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所有Action都必須要具體(可以透過5W1H分析)。

【後記】

讀完OGSM這本書,跟者作者的思路透過案例的演練去思考keyword及串上串下的關係,最後在親自練習看看寫出一張屬於自己的OGSM,個人覺得相當適合用於做團隊roadmap與個人年度目標規劃上。

最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管理可以學習,但很難教導。」意思是經理人的自我啟發是非常重要。管理與評核的方式很多種,唯一不變的就是對象都是「人」,這也是最複雜的一塊,工具只不過是協助我們更聚焦目標與量化,如何善用這些工具,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閱讀筆記 #B029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理科假文青人不用很努力,但要很認真生活; 透過閱讀沉澱心靈,藉由分享讓彼此成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 |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上完這堂課,世界都會聽你的

閱讀札記
106 篇作品

閱讀 | 僧人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