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膜作用:马列主义的中国化保护了儒家传统文化

江上小堂
·
·
IPFS

在当今对近百年中国思想演变和历史演进的反思中,有一种看法认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反传统是错误的;认为反传统,特别是中国接受了马列主义,摧毁和中断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从而产生了诸多的历史悲剧和导致了历史倒退。

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少,主要是新儒家了。但我却认为,马列主义并没有中断传统文化,恰恰相反,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反而保护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使之免受西方文化的深层“侵蚀”。我把马列中国化的这种作用原理称之为“氧化膜作用”。

这是个比喻啦!化学中,活泼的金属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被氧化而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如铝,氧化后产生氧化铝。氧化膜是惰性的,不会和氧气或空气中的其它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就保护了金属被氧气进一步侵蚀。我以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类似于这种反应和具有类似的保护作用。

依靠农民搞革命被认为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历来被官方所重点宣扬和阐释。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有更深层次的反应,这或许更重要。

比较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儒家思想的诸多概念和范畴,会发现它们之间有高度的相似性和转形关系。下面简单比较分析下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儒家思想相对应的三对概念。

第一,“党员群众”与“君子小人”

马列主义理论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宣言》中说,“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这里,马列主义提出了一对概念,党员和群众。党员在理论上水平比群众更高,在实践中的作用也比群众要大。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则更强调党员的觉悟,认为党员比群众的道德水平更高,革命立场更坚定。

这是不是与儒家的“君子”和“小人”的概念非常相似?儒家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共产党宣言》则说,“他们(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儒家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马克思主义理论则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革命大家庭”与“亲亲”

在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革命大家庭”,意味革命队伍中的人,就是一家人,就是“阶级兄弟”。这个中国化的痕迹太明显了,完全是儒家血亲关系的模拟和外推。儒家家庭关系的准则是什么呢?就是“亲亲”,亲疏有别,是一家人就相互包庇,家丑不外扬;对外人则冷漠无情,无情打击。

第三,“忠于领袖”与“尊尊”

马列主义的中国化特别强调和要求忠于党、忠于领袖,比儒家的“尊尊”,“忠君”有过之而无不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要求在行为上忠于党忠于领袖,而且还要在思想上忠于党忠于领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有“忠于革命”的说法,对应儒家“忠道”的说法。

所以,中国近现代化失败的原因根本不是反传统,而是反传统不彻底。马列主义的中国化使得传统文化通过转形和变形而延续下来了。在深层次结构传统文化完好无损,毫发无伤。用电脑程序来比喻,传统文化程序一直在后台运行着,没有片刻停止和间断。而正是因为马列的中国化才避免了传统文化没有进一步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而变质。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遭到重大挫败后,儒家思想轻易地就能卷土重来,很快地恢复和占领了前者退出的阵地。

新儒家经常念叨感恩。但却有眼无珠,不知道应该感恩谁,反而怨恨咒骂。这不是恩将仇报吗?没有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保护,说不定儒家思想和传统真就灰飞烟灭了!

2017年3月16日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二千年皇权专制,不折不扣尊奉儒家思想

长吟野望
32 篇作品

儒家为何主导了法家打造的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