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面對父母的分離與法院的陌生,用繪本輕輕敲開孩子的心門!

波卡
·
(修改过)
·
IPFS
「於是,我寫下這個故事。希望每個小孩都有願意傾聽他們心聲的大人陪伴;更希望每個必須踏進法院的小孩,都不再害怕。」—《說出心裡話》作者 劉清彥
啊~我好喜歡開根好啊~
本文與開根好合作,已同步刊登在網站上

「於是,我寫下這個故事。希望每個小孩都有願意傾聽他們心聲的大人陪伴;更希望每個必須踏進法院的小孩,都不再害怕。」—《說出心裡話》作者 劉清彥

故事的開場從父母爭吵,父親離開,而母親關在房間閉門不出,小男孩看著一片狼藉、亂七八糟的家,無助地呼喚著家裡的寵物多多開始。當小男孩緊抱著心愛的多多,發現原來他們一樣都在害怕的在發抖。

隨著繪本的開展,看見孩童的恐慌與無助,依稀記得多年以前,曾在一家小吃攤用餐,老闆與妻子忽然為了生活瑣事大聲的爭吵了起來,本來在一旁靜靜玩著玩具的年幼女孩,忽然間大哭,哭得好傷心、好傷心。父母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反而更加煩躁兇了那個女孩。

隨著這繪本帶來的記憶殘片,我腦海中也響起了蘇打綠那首《你在煩惱什麼》的 MV 畫面,多麼希望每個孩子在經歷大人的風暴時,也都有如 MV 中溫柔的手,幫助他們稍微遮起耳朵,並安撫著他:「沒事了、沒事了,這不是你的錯。」

▲ 蘇打綠《你在煩惱什麼》MV 畫面

▌孩童們的心聲,比我們想的還要細膩

「是不是因為我功課不好又不聽話,爸爸才會離開?」故事中描繪的孩童心聲真實的令人心碎。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因為表達的詞彙有限,又或者他們也還在釐清自己的感受。常常大人們無法好好地覺察孩子真實的想法。而如果我們又不願意去真正的傾聽,可能永遠也無法知道,在那些小小的腦袋裡,其實早有許多成熟的思想:擔心是不是自己的錯、害怕造成更大的問題、怕成為父母的負擔。

有些父母始終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理解,或覺得不需要跟小孩交代,認為孩子不可能懂,也聽不懂,卻錯失了彼此溝通的機會。

之前,我也曾傾聽過一些孩子的聲音,往往是父母之間的問題。

可孩子卻很容易歸咎到自己身上,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做錯了什麼。在那些小小的心靈,也因著渴望父母的和諧、擁有溫暖的家、可以被好好疼愛著,總很拼命地想著:如果我再聽話一點、我再懂事一點、我再‧‧‧‧‧‧。

想著是不是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父母關係,讓整個家重修舊好。

又或者我曾有個客人因為孩子剛出生那時,經濟狀況較為拮据,只能把小孩寄養在親戚家,也曾讓孩子誤會父母不夠愛自己,而始終有著缺失感以及不被愛的情緒。很多時候,其實只需要好好地願意去溝通、傾聽,親子之間就能搭起彼此理解的橋樑,重新把愛找回來。

故事中的小男孩因為父母離婚,遇見溫柔又善解人意的社工,陪著他一起到達法院的「兒少溫馨詢問室」緩緩地放下不安,傾訴了這些時間的不安。

最後小男孩也展開了笑顏

▌ 詳盡而溫馨的法院小百科,解除孩子對未知的恐懼

這一本繪本,前一半是以一個離婚並走入諮詢的小男孩為故事,短短地,卻幫助了我們體會孩子的心情,也能讓有同樣狀況的孩子可能在閱讀時,有一個依據參考,更能有共鳴。

後半段的《法院小百科》,用比較生動的圖文帶出關於故事中的角色,如社工、法官、書記官等以及可能會在法院遇見的人們個別是擔任什麼樣的工作,而法院的功能又是什麼地方,以及故事中小男孩最緊張的法官會問什麼問題?並進一步讓小孩知道這些問題是為了讓法官做出判斷,可以更好的為小男孩安排未來的生活。後續也有許多的 QA 幫助解除在同樣境況的孩子們有的疑慮。

最後,稍微覺得有點可惜的是,作為 QA 的最後一點既然都帶到了「如果之後還是常常難過怎麼辦呢?」,卻僅僅提供了可以找信任的大人聊聊、畫畫、騎腳踏車等。會很期望可以帶到更多一點內容,或即使只是分享其他書籍等其他資源作為路徑,讓孩子或他身邊的大人可以去得到更多資訊來幫助這樣的孩童,讓他們可以更好地度過家庭轉變的過渡時期,懂得如何排解自我的情緒,重新找回快樂。

▲ 相信一切雨過天晴,都會顯現出燦爛美麗的彩虹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