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連結的雜感
有連結就會開始「在意」,然後一切就不那麼理所當然。
[建築]老建築的活化轉用——葬儀空間(二)
臺灣很多老屋再生的空間都十分吸引現代人造訪,但如果是葬儀空間的活化,你/妳會敢去嗎?在清明節的今天,除了慎終追遠外,還可以看看國外一些有趣的殯儀館再利用案例,期待能逐漸翻轉大眾對於葬儀文化的刻板印象,逐漸認知到田町齋場、佐倉火葬場以及一些古墓保存的重要性!
[建築]老建築的活化轉用——葬儀空間
全臺僅存的日本時代葬儀堂「田町齋場」好不容易成為文化資產,卻遭到高雄市議員與部分民眾視為嫌惡設施,殊不知這棟建築在他們還沒出生時,作為葬儀空間僅有十年,後來還歷經學校、市場的使用,大家熟知的「岩仔市場」在此經營了一甲子,承載許多中鼓山發展記憶。
[史話]二二八事件的關鍵紀錄者——美國領事館
美國駐臺北領事館不僅是二二八事件的歷史現場,同時也扮演著國民政府以外的重要紀錄者,許多留下來的檔案文獻,提供我們對於事件前因的理解,以及過程所見的另一方觀點,協助後人探討歷史的爭論議題,可說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城市]去駁二卻不知其名?——駁二藝術特區開拓二十週年
身為南臺灣重要文創基地的駁二藝術特區,幾乎成為高雄必去的觀光景點,不過多數民眾都搞不太懂命名的由來,也常會和不遠處的「棧貳庫」搞混,甚至網路上可以看到官方諸多「倉庫位於高雄港第二號接駁碼頭」的錯誤說法,究竟「駁二」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
[史話]兩甲子前誕生的臺灣公共博物館鼻祖
源自西方文化的博物館機構,在日本時代被引進台灣,現今大眾比較熟知的老牌博物館,是位於臺北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不過事實上臺灣最早的博物館卻另有其人?被譽為文化首都的臺南,在兩甲子前就誕生了國內首座公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