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臺(オタイ)—牡丹少女事件簿
如果完全不知道這幅畫的背景,單純的看圖說故事,你會對這幅圖畫做出什麼解讀呢?要是我,第一個誤解可能會以為圖畫中的孩子是男孩,他的表情很明顯有點無奈,雙眼皮、厚唇、皮膚的顏色比較深,似乎是要表示這個小男孩所屬種族。是說這麽大一個人了,為什麼衣服不會自己穿?
和解的艱難:《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
會讀這本書,其實是因為先讀到《帝國棄民:日本在臺灣「蕃界」內的統治(1874-1945)》,想要了解原住民在近代臺灣的歷史。整本書的主軸,在談原住民是如何在日本殖民底下被收攏成一個「原住民」集體的過程,不過他說的比較像是成為一個研究上的概念,如何成為一個獨特的、內部凝聚的文化群體。
我在墾丁天氣晴(下)
終於迎來最終篇,也為自己的人生十大清單,又添上了一股色彩。
從牡丹社事件思索文化與族群的衝突
牡丹社事件的石門之役這場關鍵性的戰役,其實並不是經過詳細計畫的出擊。比較像是日軍在一次勘查行動當中,與牡丹社勇士偶遇所發生的一次激烈衝突。但是這場戰役中意外地造成牡丹社死傷慘重,之後不敢再與日軍正面抵抗。石門之役發生的地點是在兩個高聳的山壁之間,唯一可以行走的地方是四重溪湍急的急...
武士刀下的牡丹花---一個美國記者紀錄的牡丹社事件
讀這一本書[the japanese expedition to formosa]的紀錄,就好像回到十九世紀,讀當時的報紙,報導正在發生中的牡丹社事件。在當時牡丹社事件還是一則[時事],而不是重要的歷史事件。在當時應該誰也不會預見,這竟然是關係到接下來台灣命運的重要轉捩點。
羅妹號事件與牡丹社事件
公視的戲劇「斯卡羅」講的是羅妹號事件,發生在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不如四年後的牡丹社事件(1971)知名,但其實這兩個事件有很多關聯性。圖片出處:http://buzon.blog125.fc2.com/blog-entry-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