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到「大台」廣場,只好存「共識」記憶。
以前的說法: 「如果燭光沒點燃生活每一面,我們每年就只能在維園見。」 現在呢?「如果我們每年沒能在維園見,就只能燭光點燃生活每一面?」 尤其在這黑暗世代,未能到場或自由表達,點起一點光就是與眾人回憶相認。或許也是某個語境的「無大台」、「無廣場」,但是「有共識」的「記憶」吧?
當單純提起,也會成為罪名
無法再光明正大提起的六四
生活日誌 |沒有忘記
5.35
相遇|張晴詩選
一縷暖陽照射進來點燃黑暗中的燭光透明的發亮、清澈的泛藍海水拍打,觸電般的激起浪花像海鳥和魚在訴說著話語 輕聲細語蓋過吵雜的城市喧鬧聽見彼此的心跳聲踮起了腳尖,俯聽著手腕系上的紅繩,牽引著我們不經意的靠近在某處的轉角,相遇 創作主題:相遇 創作動機: ...
漆黑|雨曦詩選
人類冷僻的心靈收容站遇見了文明的邊界肉體或靈魂沉寂在這光焰裏,睡着了不存在的折疊起席慕容的愛從沒哭過,如此真實 抽離,被抽離,不擁有的黑暗丟掉的磷光摸不着燃燒的燭光可能⋯⋯全都丟掉 在垃圾堆旁閃爍一點。一點。尋找起曾經的美好 撿起,又放下不明確的遇見一個人在荒...
日常 / 下一節沒有課|芃聿詩選
你知道窗外的葉子向冷空氣致意誒,世界沒有人懂了。燭光忽明忽暗忽然滅掉那一刻低語乍起技術魚在哭泣眼淚卻不在場證明。你不是魚我不是樹葉和冷空氣。筆尖的奶茶和泡不開的墨糾結的誰呢和糾纏的我。創作主題:日常 / 下一節沒有課創作意涵:因為下一節沒課所以我回宿舍。
1989 vs 2019:餘燼與安魂曲——六四蠟燭與催淚彈
六四蠟燭與催淚彈,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物件,分別代表1989年六四民運及2019年反修例運動,雖然兩件事相隔三十年,但同樣對香港人影響深遠。去年的香港國際攝影節期間,攝影師岑倩衡舉辦攝影展《餘燼與安魂曲——時間站在誰的一邊?》,用象徵性的物件審視歷史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