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模式教養
29 篇文章
佛系媽媽

我的孩子「試底線」?

不少家長都說孩子會「試底線」,反覆提出要求。還有家長認為,孩子不再提出要求就是變乖了。到底孩子是變乖了,還是對父母死心了,不再向大人求助?

标签活跃作者
  • Michell
    Michell

    曾任幼兒教育老師,近年成立香港瑟谷社群,推動自主教育,每天享受著與小朋友一起玩樂、學習和成長。

    由心
    由心

    努力修行,關注孩子幸福感的媽媽,多多指教。

    Lam Chan
    Lam Chan

    透過閱讀、思考、寫作和實踐,反思兒童觀、教育理念和為人父母之道,回歸作為「人」的本質。以喜樂為激進的行動,在強權的世界活出溫柔。 Facebook Page: Tell It Slant https://www.Lfacebook.com/lamchan22/ Instagram: joy_is_a_radical_act

佛系媽媽

買雪糕記

一天5歲的細佬說想吃雪糕,但家裏的已吃完了。我快速來了個人生交叉點:去買還是不去買?1. 我擔心他吃冰品會生病 → 這是我自己的焦慮,我自己去處理, 不轉駕到孩子身上2. 如即時滿足他,家人會說我寵壞他 → 這是家人不了解兒童發展需要的誤會, 近代研究已發現,兒時越被滿足,長大後心理越健康3.

佛系媽媽

浪費食物的反思

自小家裏便教我要「有衣食」,不可浪費食物,要把碗中的飯都吃乾淨。家裏還說,非洲很多人都沒東西吃,我們如果把食物丟掉,實在是太過份了,不懂珍惜的人會折福,將來會沒飯吃。由於家裏強烈的品德教育,我從小便養成了不浪費的習慣。我們全家都胃口小,外出吃飯會少叫一個餐,大家分來吃,以免吃不下;又或者把吃剩的打包帶走。

佛系媽媽

我的教養下一站(上)

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幾個育兒階段,可能你會從中找到共鳴。我經歷過的階段有:「逃避」、「操控」、「懷疑/內疚」和「竭力保護」。其實這些狀態是交替甚至同時出現的,但每個時期裏,總有一個主題狀態。#逃避我一開始有抑鬱狀況時是逃避的。那時我每天下班都很怕回家,會站在門口不想進屋,也很想放棄一切,到一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重新開始。

佛系媽媽

歌詞感悟: 陳奕迅《大個女》

陳奕迅的《大個女》是林夕的詞,是唱給還未懂說話的女兒的歌。然而內容並非期望女兒將來要如何,反而是告訴女兒,她將來如何也可以。這份無條件接納的愛,令我很動容。尤其是以下幾句「時光會逼你這副萬金之軀 競逐世上各樣乜乜之最 你若決定要做最尾一名絕對允許」 聽著這幾句,就回想起小學時被大人逼著讀書。

佛系媽媽

不要講粗口

我們要的並不是默守成規的避免粗口,而是要基於同感心的不希望其他人難受,這才是品德真正的意義。

佛系媽媽

買多部Tablet

家姐小一時因為要網課,我們便給她買了一部tablet。後來細佬也要網課,便給他也買了一部。怎料家姐看見細佬有部新tablet,也嚷著要一部新的。我問:「為甚麼你想要買呢?你已經有了啊。」家姐:「我要一部新的。」我問:「舊的有甚麼做不到嗎?」家姐:「沒有,我就是要新的。

佛系媽媽

100元的選擇

細佬3歲時,我每晚都會用手機APP播搖籃曲哄他睡,有時他會要求自己選搖籃曲,我就會把手機給他自己選。一晚他又在用我的手機選搖籃曲,怎料他手快亂按,按了「移除廣告」的選項,就花了100元。我發現後馬上一秒撻著,大怒狂罵細佬,細佬馬上爆喊,哭著求我原諒。

佛系媽媽

「盡力」和「親力親為」把我推向了產後抑鬱的邊緣

當我生了兩個小孩後,我發現我無法獨力照顧兩名孩子,我必須依靠別人。疲倦、壓力、焦慮加上內疚,我終於都出現抑鬱情況了。

佛系媽媽

看著弟弟手臂的指甲痕,我差點就責怪女兒了...

我興沖沖的走向家姐。在要質問時,我突然想起善養的信任。

佛系媽媽

我希望有個溫暖的家

我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當我做了大人不喜歡的事時,家人不會厭惡的嫌棄冷落我,不會要我哭著道歉很久才原諒我,不會說我道歉也沒用,不會說不再相信我了;我真的已經盡力了。

佛系媽媽

從一隻匙羹看到教養的進步

今天女兒在家中一邊吃豆腐花,一邊跟弟弟打鬧,最終啪的一聲,豆腐花的匙羹掉到地上了。那一刻我十分生氣,頓了一秒後,語氣嚴厲的說:「馬上把匙羹拾起來,唔該!」幸好因為我一直在行輔助教養,令女兒明白別人的情緒不等於自己的過失,所以她仍然可以平靜地問我拾起匙羹要如何,我就著她把匙羹拿給工人,然後拿另一隻匙羹來繼續吃豆腐花。

Lam Chan

青少年的尊嚴

睇死他,結果只會是自我應驗的預言;信任他,他會給你驚喜。

Lam Chan

Unschooling~~內在力量形成的生活不單單是孩子的事

拍攝記錄的活動只不過是一個很小的部分,其實現在我覺得在他的生活中最核心的那件事,不是照片可以呈現出來的:他在一片不確定和變化中摸索著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從作息時間到每天的活動,他要選擇做什麼?什麼是他真正想要的?怎樣才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如何做有益的選擇?

佛系媽媽

忿怒, 其實你一點也沒有錯啊!

內在小孩問我: 「難道我不應該生氣嗎?」我答:「應該」這一句一出來,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缺堤般大哭起來... 而神奇地,這次找內在小孩後,我手背的嚴重濕疹在兩天內幾乎全好了!

Michell

孩子沒有問題

若孩子十分專注於某個領域,家長就會擔心他涉獵不夠廣闊; 若孩子喜歡接觸許多不同領域,每個領域都稍稍涉獵,家長就會擔心他不夠專注,三分鐘熱度。若孩子熱愛的領域是家長期望和認可的,家長就說孩子堅持; 若孩子熱愛的領域不是家長期望和認可的,家長就會說他沉迷。

佛系媽媽

輔助教養如何讓孩子不再打人

打人只是結果,一般社會化的奬罰是只是往結果著手,如果我們只往結果著手,沒處理原因,當然是不會有效了!而輔助模式教養就是從原因著手,讓孩子沒有了打人的動機,而不是在吃力地壓抑著打人的衝動。

佛系媽媽

[新人打卡] 輔助教養法的祝福

認識了善養小童成大同一書, 我才明白到真正的愛是接納,而不是想去改變對方,或 “教好” 對方。我很感激我有機會認識到輔助教養,也很感激孩子讓我學習到甚麼是真正的愛。

Lam Chan

做孩子的追隨者而不是老師

「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天生就有探索與整合世界的動力,他們童年時期的好奇心與充沛精力帶著他們學習與發現,建立連結,並加深他們的知識,因此他們才能得到基本的技能。這種學習的傾向加上對探索的熱情並不會在某個年齡就消失不見,但是我們的工業式教育模式卻有系統地降低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與自我教育的能力。

Lam Chan

孩子需要做功課和被考核才會思考嗎?

孩子在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文化產物(不一定是書,戲劇作品或其他也可以),透過真實地「享用」這些作品,而不是「解剖」它們然後以功課或考試形式向人展示或交代自己「學」到了什麼,那些觸動了他心靈的東西,就自然成為了他內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