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失去存檔的人生--流亡海外日誌
簡略講一下流亡海外的感覺。
任曉雯:一個人和他的國
2015-12-22*布爾加科夫,這位在文學上被他的國家宣判死刑的作家,如何在絕對的孤獨之中,專注於自己的內心?
千年家族|亞倫
亞倫和大衛兩兄弟間的音訊從1940年代起就斷了。亞倫又在上海生活到1949年,雖然四十年代的法租界已由日本人控制,但在上海生活的猶太人正好躲過了納粹在歐洲進行的各種迫害。這種神奇的巧合豈能是大衛離開時他們會想像到的?
書評•評書|「戰後」她們被迫成為異鄉人:Hardly War & After Every War
流亡從未停止,流亡人對自己離開的那個地方的情感也從來不只是不捨和憤懣,流亡是帶著痛重生;流亡,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伴著勇者的抉擇。這些女性在流亡中依舊筆耕不輟,創作屬於她們的詩歌,用母語來包圍、浸潤曾經的回憶和無法改變的那份熟悉。她們被迫成為了異鄉人,卻不曾放棄,用詩句將戰爭、人禍化作又是人類獨有的語言呈現出來。
書評•評書|高行健與「自由」、言語的自由
開門見山,我讀中文很快,但是高行健的《一個人的聖經》斷斷續續讀了近兩個月,終於掩卷,沒有遐思,沒有感嘆,倒是有點不忿。這篇書評就拖了更長的時間,從去年1 1月讀完起筆至今⋯⋯ 讀高行健源於不少人的影響,有法國籍的學生向我推薦,高行健也非常感謝法國這個國度對他的接納,那時候聽說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