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
12 篇文章
梁寶山

Gum Lin與阿力──人名、狗名與跨文化共融

本篇小品,原擬收錄在拙作《模達今昔──南丫島模達灣歷史及社會研究計劃》中。唯篇幅所限,就此發布分享。

标签活跃作者
  • Emma愛瑪
    Emma愛瑪

    紀錄日常,分享生活! contact : emma.f.plan@gmail.com

    Audrey
    Audrey

    我是一個六年級學生,因為懶惰關係,有時候沒寫文章。

    Yidi
    Yidi

    Free spirit, curious individual.

  • 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梁寶山
    梁寶山

    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藝術勞動及文化政治等議題。著作包括:《活在平常》(2012)、《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2018)等。近年愛上島嶼研究,近作有《南丫說:》(合著)及《模達今昔──南丫島模達村歷史及社會研究計劃》。

梁寶山

說南丫 On Lamma (關於《南丫說:》,仲有好多野想講……(之三)

An entry in Shuowen Jiezi, a Chinese dictionary of etymology, expounded on the word dao (island), referring it to “hills found in the sea th…

梁寶山

街坊渡輪上的慢活風景 (關於《南丫說:》,仲有好多野想講……(之二)

原本想將本文刊在展覽出版物上,作為馬智恆紀錄片《全記渡》的語境。但篇幅所限,還是放在這裡更能吸引讀者。《南丫說:》的兩部紀錄片,包括卓翔的《風調雨順》都不是那種有故事有劇情有人物的故事,甚至有鄰居在看初剪時反映甚為難看。然而卻最能把握計劃想要探索的文化地景。

梁寶山

關於《南丫說:》,仲有好多野想講……(之一)

12月11日《南丫說:》展期開始。說好會再從島嶼的角度,逐一介紹作品。卻一直在忙,跟進開展後的導賞和活動。現在突然停擺。正好整理思緒。這裡先回應若干質欵,特別是計劃的藝術方針,研究與創作的關係。之後再有續篇,選談個別作品所呈現的島嶼視野。

時光

時光的美好時光-1.相遇

人生大轉變的開始.....

DuncanLau

我的四分之三個香港之三:南丫島

南丫島有另一邊,比較少人去的。

Audrey

到南丫島一遊

我和表姐還有妹妹在南丫島的沙灘玩

Yidi

我的南丫(二)

在我難以靜心用中文寫作的幾個月裡,這個問題常常浮現在思維的罅隙裡:究竟是什麼讓我覺得南丫如此迷人。直到某天靈光一現——是它所代表的一種豐饒,一種來自熱帶泥土的、人人皆可取的富足,是被消費主義遮掩,令資本邏輯感到恐懼、外化於都市生活的隱密選項。

Liang2

2月5日 | 日落日出,人間煙火

本篇的主題是南丫島風車前宿營紀。本意想做一個隨性的人,卻習慣性的給自己佈置規則,按之行事,以此度過每一天。每天要做的事情不勝枚舉,運動、學習、工作、遊戲、閱讀,也乏善可陳。為了尋得些不同,也鍾意做那偶然之事,比如試吃些辣椒,比如關掉電腦,即刻收拾行囊出發去宿營。

Emma愛瑪

【生活記小事#014】生日活動之抛夫棄女去南丫島遊山玩水

今天約了兩位舊同事去南丫島一日遊,順便慶祝我生日。大女兒出生後,假日通常是 family day,一家人出去玩,即使約了朋友,很多時也會帶著女兒去,很少這樣一個人和自己的朋友外出遊山玩水。說到好像拋夫棄女般...... 沒事啦,只是很久沒有和朋友獨自外遊,興奮而已,哈哈。

Yidi

我的南丫(一)

從我的窗外望出去,海面上來來往往著小漁船、渡輪、遊艇和碩大的、停泊過不知道多少港口的貨輪,日夜不歇。海的那一邊是港島西南,山腳下壓著笨重、擁擠的建築。再遠處又是綿延的大嶼山。天氣晴朗的時候,目之所及,是一篇不同色調的藍。我選擇做一名體驗者,一個觀察者。

Yidi

讓愛發電第二季 - 我的南丫

在我搬來柏林之前,曾在2014年-16年居住在南丫島,這段經歷經常讓我想起海明威形容他在二十年代的巴黎,是一場伴隨一生的「流動的饗宴」。二十幾歲的我,崇尚自由、充滿藝術理想卻又缺乏自信,在那樣一個烏托邦式的南國小島上,每天穿越熱帶叢林,傾聽自然,化解了不少人生哲理。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