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個朋友》:從死亡中思考友誼真義
《第151個朋友》(Not Friends)中文片名正取自劇中角色祖的對白。當他見到新認識的同學時,總愛跟他們說一生人只會記得 150 個朋友,當遇上第 151 個時,舊朋友就會被遺忘。無奈的是,祖似乎正是大家心目中的第 151 個朋友,還未畢業,彷彿已注定成為同學心目中的過客。
電影觀後感│灰姑娘的玻璃手機●現在不流行掉鞋子了,掉手機才是王道
灰姑娘這次不掉玻璃鞋,掉了一支手機,不只拯救自己,她還要拯救被偶像包袱壓得動彈不得的王子。
從電影《Lady Bird》與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探討親子關係
看了《淑女鳥 Lady Bird》與《你孩》系列劇集,一樣都有青春期親子間的摩擦,但前者對於生於華人社會的我,真的就比較沒共鳴(雖然挺羨慕)。《你孩》則是喚起眾人成長過程中的集體創傷,五集中最喜歡魔幻寫實、獵奇寓言、黑色喜劇感的《孔雀》,這集充滿繽紛色彩點綴與復古迷幻的調色,有些運鏡更讓人想起魏斯・安德森的拍攝風格。
香港主權移交前中學生的憂愁— 《少年15/16時》
《少年15/16時》是香港主權移交前的一年小本製作,最大的卡士已經是當時正在火速冒起的李綺虹。本片講述李樂儀(李綺虹飾)進入一所滿是問題學生的學校作代課班主任,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問題,李樂儀仗著代課老師身份,無視教師守則和升遷的考量,以人性和破格的方式與學生同行。
跨地域跨世代的中學共同命題 —初戀— 《สิ่งเล็กเล็กที่เรียกว่า…รัก》
《初戀那件小事》(2010)是泰國當紅影視星平采娜 @baifernbah 18 歲時的成名作,在兩岸廣獲好評,甚至 2015 年的《我的少女時代》也被認為有抄襲本片之嫌,姑勿論是否成立,也可見這套電影無論在結構上還是情懷上,都喚起了許多人青春少艾情竇初開的共鳴,還突破文化界限,橫掃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