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怕什麼?
(圖片來源:Designing Buildings Wiki)剛來紐約時,我住在一幢七層高的公寓,住客中沒有黑人,除了住在地下室的管理員大叔一家, 大叔叫威廉,人很善良。有一晚回家時,用鎖匙打開了大樓地下的玻璃門,走進狹小的所謂大堂(只能站四個人)等唯一一部電梯,我住在六樓。
疫情下的暴風雪
門外的松樹變成了一杯冰淇淋。(本人攝)昨天下了一場大雪,中午開始下了,到晚上九時多下班時才知道,窗簾整天拉下來,中午去廚房吃完午飯後就一直在客廳工作。廚房有窗,但那時仍未下雪。氣溫急降,但家裡有暖氣,察覺不出來,外面跌到攝氏零下十度,我依然是穿着小背心在家裡上班。
紐約的聖誕,兩年前
每年一踏入十二月,紐約就會特別熱鬧。平時遊客已很多,十二月的遊客就更多。因為很多百貨公司都打折,商舖也張燈結綵,連民居也裝飾一番。布魯克林有一個小區更有聖誕小村美譽,每年的聖誕燈飾都吸引很多遊客去看。有些民居的燈飾是專人設計的,門口更會放下贊助箱,歡迎遊人捐錢贊助。
2019年紐約全市五區單車漫遊
去年五月六日,一年一度的全市五區單車漫遊(Five Boro Bike Tour)又來了,我又再做義工,已連續做了三年。四年前,頭一次參加,報名費要美金一百五十元,試過一次,很想再玩,但不想付錢怎辦,於是跑去做交通指揮員義工。地點任選,因為是五區,最好是選曼哈頓下城頭一個馬路交匯...
疫情下的忙碌
原以為十二月可以休息一下,但事與願違,由三月開始,今年已不再是熟知的往年了。這星期忙到午飯也沒時間吃,咬了一塊餅乾,就坐回辦公桌繼續忙。星期五死線前,完成了最後一份文件,一按傳送,就發出去了,肯定對方收到後,朝着電腦大喝一聲。對方立即給我發訊息,稱讚我效率奇高,締造了奇蹟。
港式奶茶
我在香港時其實不喝奶茶的,現在卻無端想念起港式奶茶。這裡的唐人餅店除了賣餅,還會賣奶茶,還特別在奶茶一項下再加一項:港式奶茶,但是沖出來的所謂港式奶茶都不好喝,淡如水。我在這裡喝過最好喝的港式奶茶不是在餅店,是在唐人街附近一家不知是什麼店的店舖。
去年今天的黑色星期五:Glossier
女的來紐約,一定要去兩家店。一家是紐約本地護膚化妝網購品牌Glossier。這個牌子開始時只在地鐵車廂賣廣告,模特兒都很年輕,雀斑瑕疵滿臉,賣些化了也不覺得化了妝的化妝品。第一感覺是這牌子太年輕了,不適合我。後來上網看看,發覺很多人大讚,跟住知道他們在唐人街有實體店,好奇下就去逛逛。
一柱擎天
(圖片來源:Google Map)去過紐約的人,未必會注意到這條巨型尖頂石柱(obelisk),就算是紐約人也未必會知道它的存在。這石柱有個很美麗的名字,克麗歐佩特拉方尖碑(Cleopatra’s needle),克麗歐佩特拉就是香港人叫的埃及妖后,高六十九尺,重二百噸,矗立在中央公園的大草坪已近一百三十年了。
愛看人的書
我每天要見很多人。真的是很多很多人,各種膚色、各種年齡、各種穿著、各種表情、各種包包、各種鞋子⋯⋯ 總之,很多很多人。我快樂嗎?也許。我愛看人。人們不也喜歡說自己“I love people-watching”嗎?可惜他們變不成書、變不成馬路牌子,否則不知道要怎樣的高興!
大選後周日騎車
四年前大選後的星期六,氣溫三度,如常在中央公園練習,練完就在九十街離開公園,照往常的沿着第五大道往南走。經過川普大樓(在五十七街),到處都是警察和鐵馬,馬路好像封了,還以為是巡遊。在紐約,周末碰到巡遊封路是司空見慣的事,於是繼續往南,想看看是什麼巡遊。
萬聖節去練一下
今天是萬聖節。跟中國人的鬼節不一樣,西方的萬聖節一點也不可怕,而且很好玩,小朋友裝扮成鬼怪或當年流行的卡通人物,逐家逐戶去討糖果,大人扮鬼扮馬狂歡。萬聖節當天,曼哈頓的西村更有大型巡遊,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巡遊結束,大家就到附近酒吧大喝特喝。
【給我365個理由為什麼要參加紐約馬拉松】第6個理由:紐馬博覽會
自從台灣跑友三年前參加了紐約馬拉松後,紐馬博覽會(New York City Marathon EXPO)就不一樣了,場地依然是在第十一大道的賈維茨會議中心,就在曼哈頓西邊,離遊客打卡點Vessel(俗稱蜂巢)很近,但是,一進場,就會見到入口處掛了一幅幾乎高至天花板的大海報,是一...
真的不是自畫像
三年前初秋一個周末,在中央公園團練,練到一身臭汗,解散後如常跟隊友在公園繞半圈,當作散步。走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後面的草坪,看到有藝術展覽推廣活動,很多小朋友在玩遊戲,八卦就走過去看看。其中有個男人畫畫的,一頭白髮,捧着畫板,坐在一角,安靜的不出聲,也沒有人理睬他。
練習完順便去投票,美國總統大選提早投票(1)
這篇純粹是快打文,寫完我就去沖涼,一身臭汗。倫敦馬拉松結束後,懶得要死,每天早上都不想起床,心裡有數不盡的藉口:七點多才天亮,外面烏天黑地,有點擔心之類,還有早上氣溫有點低,其實以前零下十多度也照常練習,也有足夠的禦寒運動衣。總之就是懶。今天早上天亮後才施施然出去,附近的馬路要八點才開始封路闢作行人專用區。
紐約兩輪族
紐約單車族遊說了四十年,中央公園終於在周末沒汽車行駛,除了必要的車輛,例如警車。紐約在「全美十大適宜騎單車城市榜」排名第九,我反而有點詫異居然會上榜。紐約司機出名對單車族不友善,不是在背後響喇叭,故意貼近你,跟你擦身而過,就是搖低車窗問候你全家,更甚的,甚至會撞上你,通常死的自然是騎車那位。
30天繪畫計劃(Day 25):蘇豪夜街上
初到紐約,很不習慣這裡的街燈,出奇的暗。心目中的美國是超級大國,理應什麼也是高、大、亮的吧。事實是,很多東西又殘又舊,例如地鐵、馬路,還有馬路上的汽車。我見過有汽車前面的防撞板撞歪鬆脫,車門都快掉下來了,車主用膠布貼着,就繼續在馬路上開了。
【給我365個理由為什麼要參加紐約馬拉松】第5個理由:最後的十公里
(圖片來源:World's Marathon)跑過馬拉松的都知道,真正的馬拉松從最後十公里才開始。那是考驗跑手體力耐力實力的一道魔障,平時練了多少,流了多少血汗,騙得了自己,卻騙不了人,這十公里會老老實實的告訴你。紐約馬拉松路線橫跨全市五區,從起點史泰登島出發,越過布魯克林、皇后...
【給我365個理由為什麼要參加紐約馬拉松】第4個理由:完賽者都是英雄
(Jonathan Mendes, from Runner's World)美國的確很崇尚英雄,但紐約馬拉松有一句宗旨:凡完賽的,都是英雄。紐馬的完賽率是大滿貫中最高的,只要你繼續向前進,多晚也會有人在終點等你,包括主辦機構NYRR的主席。
作者還未死嗎?
(本人攝)本來是去植物公園的,卻無意中給我找到一家文史哲書店,藏在一排三層高的商業樓之中,小小的門面,有一塊醒目的藍色招牌,因為字體有點特別,很有書法味,跟一般的倒模字體招牌完全不同,鶴立雞群,決定進去瞧瞧。推門進去,四壁都是貼牆書架,中間有一個架子,四面都放書,看上去有點像以前旺角的二樓書店,從前逛書店的感覺回來了。
疫情下的馬拉松練習(10):碎碎念
殘月掛天邊。(本人攝)整個八月都沒有寫練習,是少練了,不是沒有練。唯一可以催迫自己多練習就是比賽,已成功報名參加十月四日的倫敦馬拉松線上跑了,一有比較,一要交代,自然而然會努力起來。踏入九月,夏天漸遠了,早上氣溫二十度,很適合戶外運動,塗了點防曬就輕鬆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