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36 大宇宙間的惡意--撞梗了怎麼辦?!
那時候我還是覺得再怎樣也應該不會那麼湊巧,搞不好是真的有點抄襲也說不定,可是在業界打滾多年的編輯卻說,「其實這不是罕見的事情。」
《但是还有书籍》|作为一名大陆出版专业学生的所思
纪录片截图 来自豆瓣 今天晚餐过后随手点开了收藏夹里的一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看了一集之后感触良多,首先是非常感动,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文学编辑和策划者、古籍点校者以及外国文学翻译者,三种看起来相似但其实不同的职业,都是为了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书籍所服务,他们有着...
不打烊书店的迷人之处,在 0 到 6 点之间
这是我在 2019 年 3 月在 1200bookshop 呆了一整晚后写的一篇文章。没想到 12 个月过后,一场疫情让这家不打烊书店陷入经营危机中。同样的困难,不是 1200bookshop 独有,就连单向街这样的品牌也遇到了难题。力所能及地捐了一点钱,祝愿他们渡过难关。
在台灣選舉之前去看了林老闆
//好多年前,我在銅鑼灣閒逛時,誤打誤撞走進了一家樓上書店。那時候大約是《3D肉蒲團》剛上映幾個月,所以一本《秘藏珍本 肉蒲團》放在顯眼位置,封面是一張古代春宮圖。我沒有讀過《肉蒲團》,但知道是古代著名的情色小說,於是挑來選去就拿起這本書,到櫃檯買單。
香港書店在台灣
九月底香港歌手何韻詩來台參加「台港大遊行」時遭潑紅漆,一時之間台港媒體不免又是一陣紛擾,自六月以來,香港「反送中」抗爭一直持續至今,許多人繃緊了神經偶而片刻放鬆就又傳出新抗爭,至今無有停息跡象;以往中秋過後的九月底十月初,秋高氣爽,清涼舒暢,且大閘蟹肥美正當時,香港旅遊也進入旺季...
東京“舊書街”——神保町
每次去東京時,位於都心部黃金地帶的舊書街——“神保町”,都是必須要前往的打卡地。談起這條位於皇居附近的世界最大級的舊書街,其興起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本的明治維新時期。而”神保“這一名稱,則是源自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 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爲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大多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獨立書店的光明燈
上個月在書業間發生了兩個事件與獨立書店相關,一是《書店不屈宣言》新書上市竟在網路上以六六折宣傳(其實是個誤會),引發幾位獨立書店店主提出質疑: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反對網路書店(日本亞馬遜)以各種方式降低購買成本吸引讀者購買,因為長期下來已造成實體書店的經營如雪崩式滑落(當...
偽文青廣州書店遊 (有關書店之二)
是咁的,假期跟老友小明上廣州。小明愛好文藝,去旅行必到書店感受一下當地文化氣息。小明先到昌興街五號的學而優書店,就在商業街北京路旁的小巷裡。怎料只見大閘已關、招牌已拆。小明驚叫:「我查Google Map明明顯示在這裡的!」與其說信錯Google Map「中伏」,不如說以現在市...
田野觀察|臺中海線小鎮的書局
曾經有兩年在臺中海線小鎮工作。那時是剛畢業,抱持著對地方文化事業的熱情而在地方文史工作者開的小店工作,經營著咖啡、文創商品、小旅行等不怎麼賺錢的小生意。那時若需要列印,總是會跑到同一條街上的書局,攜帶著裝著檔案的USB,交給書局裡面的老闆(有時則是他的兒子或是員工)。
書店惦惦:一場懶懶的抗爭
去年十月,我們在基隆河邊開了一間書店。因為在寧靜街上,路名很好,就叫書店惦惦。惦惦有文學、社會、藝術類的書,也有店員偏好而選的地方刊物、文化評論和行動指南。有點怪的是書店有個獨立小房間,軟軟的沙發,一櫃內閱書,窗戶看出去是後陽台。小房間我們叫它照顧者角落,是給附近的照顧者喘息的空間。
中國學人書店、沙龍空間
這篇是兩年前去北京做論文田野,順便做一些採訪,然後本來有對沙龍空間、青年空間寫一篇報導,本來想從1989後的局勢、到學人書店、到後來有些資本化,然後談目前政治局勢緊縮、青年活動逸樂化,但後來寫完初稿覺得很虛,覺得應該再去中國跑更多訪談,就沒完成了。
告别季风之后,我想起这两家因广场而生的书店(劉蘇里對談嚴搏非)
上海的季风书店经历了漫长的告别礼后,关门了。因为不在现场,好几天我都还没有在心里上接受这件事。当年还是小记者,在上海的季风书店、读品沙龙,得到了很多精神滋养,至今都很难忘。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读品一个朋友的比喻,他说北京的知识圈围坐在一起,都像一群受伤的狼,相互舔伤口;上海的知识圈则…
被商業力和 XX 夾殺,上海的公共空間「季風書園」
來上海之前被@曉雅 特別提醒,要去這間本月底即將歇業的季風書園看看,送他最後一程。根據看到的資料,這間從1997年由嚴博非創辦的獨立書店,在這20年間,曾經達到8間連鎖店的規模。這間「上海圖書館店」是最後一間,是2012年從陝西南路站搬過來的,那次搬家也是一陣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