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之書(一)
自從家多了一隻狐狸公仔,竟吸引我找來不少跟狐狸有關的書籍、繪本。之前曾介紹兩本以狐狸與人的故事《彼得與他的寶貝》及《回家》,今次介紹一本書及一本繪本。第一本是《日本人為什麼不再被狐狸騙了》,作者是內山節。一看書名就知,是伏。然而,這書名又同時勾起我的好奇心,結果仍是買了電子版。
書店的想像
自從作家陳浩基在2011年拿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後,香港推理小說成了華文界一個不能乏視的一員。從前閱讀推理小說,總會選日本推理小說,松本清張、赤村次郎、東野圭吾等。現在會有陳浩基、文善、柏菲思、冒業、譚劍、莫理斯等。諸君別誤會,我這次不是介紹推理小說,我是想推介一本漫畫作品:Pen So的《達利書店》。
給社區的情書
如果有留意香港書籍出版,每一年都有相當數量有關社區的書籍。還記得文化葫蘆這個為保育傳承本土文化為宗旨的機構,有系統地收集各區的人與事,然後出版成書。之後,因著不同原因,如緬懷過去、社區快要清拆要留下記錄等,不斷有相關書籍出版。形式包括口述歷史,攝影集,或者社區散步,琳瑯滿目。
體貼的貓咪
上次介紹《夢見帝國圖書館》,今次是中島京子的另一作品《體貼的貓咪》。我曾在〈作家的社會觸覺〉一文寫道: 一個文學作家,他可以選擇留在他所創造的世界,可以書寫他喜愛的東西,不用理會身邊的事。但一個關懷「人」的作家,會選擇去理解「人」,他就需要理解社會所發生的事,即要「在地」。
自由的圖書館
認識中島京子一定跟電影《東京小屋》有關。在電影節看的電影,因為主演松隆子,後來發現導演是山田洋次,配樂是久石讓,至於飾演晚年多喜,是聲演《哈爾移動城堡》女主角的倍賞千惠子。看完電影就想看書《東京小屋的回憶》。那時我是這樣寫: 小說中,這段戀情完全是旁枝,昭和年代的生活才是重點。
青春過後⋯⋯
作家胡晴舫「終於」有新作。每次行書店中,總會找到她的作品,但每每看到的,是她作品的再版/新版。上一本的作品《群島》,已是2019年。我很喜歡她的文字,特別散文,文字帶著一點冷——並非冷眼旁觀的看事物,而是那種客觀,甚至有時覺得灑脫。當看到新作《二十歲》出版,就不顧家中還有一堆書未看,搶先閱讀。
那本書是
吉竹伸介的插畫總是讓人回心微笑,這幾年台灣不斷翻譯他的作品,最近又出版一本,,找來又吉直樹來合作,名為《那本書是》。這本書講述一位十分愛書的國王,他已經年紀老邁,眼睛不再能看字,但仍想知道關於書的事,所以請了兩個男人,要求他們到世界各地找尋「奇書」及其有關的故事。
神話新編
我得坦誠,我對魯迅先生並沒有好感。我究竟不喜歡他什麼東西?也許是他來港時講了重話:那時已經有新文化運動,但香港未受到大影響,所以他在上環的女青年會,以《無聲的中國》[註1]為題的演講。一開始就不客氣說「現在,浙江、陝西,都在打仗,那裏的人民哭著呢還是笑著呢,我們不知道。
台灣鐵道遊
火車迷的特徵,除了知道火車型號外,總會有一本時刻表。這時刻表記錄每一班車出發到達時間,鉅細靡遺。早年到台灣旅行,都會到服務台拿一本時刻表。在當時網絡並不發達的年代,時刻表幫忙不少,因為可以衡量搭那一班車到目的地。而且,家人都是那種盡量多些時間旅遊,且很愛問還要坐多久才到目的地,時…
網絡中釣大魚
大家一直都很在意網絡安全,因為每天生活都會接觸。手機儲存的個人資料越來越多,而各大公司收集的個人資料也不少。然而,總有公司對IT部門不太重視,到出事時才發現,那時已經太遲。記得去年(2023年)數碼港在8月受黑客攻擊,共有超過13,000名資料當事人的個人資料外洩,當中約四成受影響人士為求職者及已離職僱員[註1]。
愛恨交纏的明治時代劇
日本文學時代,很多會提及夏目漱石森鷗外的所開始的時代這個「大正浪漫」時代。然而「大正浪漫」之前,有一個稱為「紅露時代」。「紅」是指尾崎紅葉,「露」是指「幸田露伴」。尾崎老師著名著作《金色夜叉》,以前曾經介紹。最近閱畢了幸田老師的作品《風流佛》。
百貨公司裡的「人情味」
漫畫改篇電影/動畫很普遍,比如最近上映的《九龍城寨之圍城》,是由漫畫小說改篇。但我並非介紹這套,而是另一套,名為《北極百貨的秋乃小姐》,作者西村培。我沒看電影,正確的說,我根本不知道有電影版。在書店看了幾頁,覺得故事很有趣,就買下來。故事其實很簡單:這座北極百貨是一座大型的百貨公司,來這裡的客人叫V.I.A.
跟著書去之⋯⋯食篇
某天觀看由敏隆講堂主辦,由洪愛珠老師的「終於體感的戀愛——《挪威的森林》的飲食與愛欲」[註1]。老師在講堂提及不同食物在小說中的作用,還有當中渡邊徹與女主角們的愛情。可惜我不是村上的粉絲,我還未拜讀這作品,整場只能聽,無法有更多的感受。不過聽著老師講那些食物,肚子漸漸感到餓了,但…
漫長的回家路
十多年前,因為認識一位喜愛台灣原住民音樂的朋友,買了人生第一張原住民語唱片——Suming舒米恩的同名唱碟《Suming》。其實我聽不懂,因為他唱的是他的母語,只能看著歌詞及其翻譯去了解。但他的歌聲就是讓感動。之後開始接觸更多原住民歌手,如胡德夫、南王姊妹花,還有金曲歌王陳建年。
食在日本
還記得在愛爾蘭居留期間,曾到過三間中個餐館,其中兩間在首都都柏林的市中心,但味道一般。至於日本料理,只試過一次:以蔬菜弄的手卷。那一年,是2009年。同年,有一本書在西歐世界出版:一位英國美食記者,帶著他的妻子與兩個小孩,到日本100天。他們的美食旅程,北至北海道,南達沖繩。
匠人傳承
日本專稱從事手工藝的工作者叫匠人,但往往亦給人一種這工藝已漸漸式微。這又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其實有很多人願意學習這些工藝,不但傳承,並進一步將它發揚光大。剛讀畢一本書,正是講述這樣的傳承故事,書名為《師徒百景:十六組傳技也傳心的匠人傳承故事》,作者井上理津子。
愛上古物
最近台灣有兩本書出版,是一對夫婦同時出版。其中一本的序,由作者的丈夫書寫。這本是由鄭穎老師所寫的《戀物——36件臺北故宮國寶,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會閱讀這本書的原因,必定跟鄭穎老師的丈夫,作家駱以軍的序。他的序是這樣形容太太:我那時候是第一次跟在旁邊聽我太太講。
繪本短打之貓咪篇
某天出席書店的活動,認識了一位朋友,與她討論繪本。後來得悉,她將會出版繪本。我很期待她的作品。我們在言談之間,講到繪本的有趣之處,及如何閱讀繪本。讓我不期然想起最近閱畢的繪本《貓房子》,作者是顏志豪,繪畫的是薛慧瑩。故事講述一位獨居在古厝的婆婆,她很討厭貓,看到貓就不爽,偏偏有很多流浪貓潛入她家。
認識自己的旅途
2009年5月,台灣出版了一本書,名為《趁著年輕去流浪》[註1],記錄著9位年輕人的生命之類9位年輕外往外見識世界的故事。同年7月,我也搭上往都柏林的路上,開始我的為期365天的工作假期計劃。當年能選擇的國家只有3個,分別是澳洲紐西蘭愛爾蘭。
再思城市與文化
前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先生,繼2022年出版《城市如何文化?》後,最近他寫出一本它的「前傳」——《文化城市之路》。我之所以說這書是《城市如何文化?》的前傳,是因為他書中所述的,是他在英國進修前,他在從事文化管理的工作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