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採取行動•筆記(下)

閱讀筆耕
·
·
IPFS
·

作者: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唐娜‧費瑟(Donna Frazier)
譯者:杜玉蓉
出版社:究竟

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

這篇文章要把延宕已久的《情緒勒索》書摘、心得,做一個收尾。


■ 前情提要

有鑒於「情緒勒索」一詞往往被濫用,為了釐清概念,找了原著來看,關於定義以及容易誤解的地方,詳見《情緒勒索》二三事釐清

在書的後半部,作者鼓勵讀者要「化知識為行動」,其中有一個遊戲式策略,很容易記住,當你覺得快要被情緒勒索的壓力淹沒時,就發出求救信號——SOS三大步驟:

  • 停下來(Stop)
  • 冷靜觀察(Observe)
  • 擬定策略(Strategize)

前兩個步驟,已交代於《情緒勒索》採取行動•筆記(上)

現在,作者要提供一些有用的策略,不管對方如何回應,能幫助你陳述事實並固守立場,進而改變人際關係中的權力失衡狀態。


■ 步驟三:擬定策略(Strategize)

Photo by Felipe Furtado on Unsplash

✅ 策略一:非防禦性的溝通

以經驗來看,有些人總是藉著吼叫、生氣、欺凌、威脅和責備等方式來遂其所願,而我們也總是充滿防禦性地「配合回應」,只會讓氣氛更加緊張:

▍解釋、反駁
「我並不自私,自私的人是你。你怎麼可以那樣說我?想當初我為了你付出一切⋯⋯」

▍想了解他們的心思
「告訴我怎麼啦?我做了什麼事讓你不高興嗎?告訴我,我要怎麼做,你才會覺得舒服些?」

▍想獲得他們的認同
「好吧!假如你真的那麼不高興,我可以改變我的計畫/不去⋯⋯」

▍想讓他們以跟我同樣的角度來看待事物
「你為什麼不理性點?你不明白你錯了嗎?你的要求是多麽的可笑/瘋狂/不理性/無禮⋯⋯」

結果是,我們企圖保護自己,卻反而火上加油。

但也能讓這些「火苗」,像是飄落在濕地一樣。只要先別試著改變他人,而是先改變自己的口吻,可參考這些緩衝句:

▍我很遺憾你這麼不高興。
▍我能理解你看事情的角度。
▍這事蠻有趣的。
▍怒吼/威嚇/退縮/哭泣都沒有用,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當你覺得心裡好過一些時,我們再來聊聊。
▍你的確是對的(即使你並不這樣認為)。
⚠️ 使用「非防禦性表達」說出你的決定。

目標是表達並維護你的決定:重要的是你說了什麼,而不是你有什麼感覺

此時,對方可能會威脅你/批判你(貼標籤)/誘導你解釋和說明/沈默⋯⋯。

繼續集中焦點在你的目的上。你正在說明你自己的決定——這是重點所在。別陷入對方為了遂行己意,而使你在不知不覺中迎合的過程。為了破解這個模式,千萬別說明、別解釋、別爭辯、還有別在對方問你為什麼時,立刻回答因為如何如何⋯⋯。

✅ 策略二:化敵為友

當陷入僵局時,藉由把對方拖進來一起解決問題以轉移談話方向,往往很有幫助。

一旦你向對方求援,對方提供的建議或資訊將可以創造你從未想到的可能性;而且根據人性,他們一旦參與了你的決定,就會更樂意幫助你實現這個決定,就會更樂意幫助你實現這個決定。

⚠️ 以傾聽找出解決之道。

如果面對對方時,你抱持的是求知欲和願意學習的態度,將可以快速改變這個開始惡化並充滿攻擊和辯護的對話基調。

▍你能不能讓我知道,為什麼這對你這麼重要?
▍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議,好讓我們來解決問題?
▍你能不能幫我想想可以一起做些什麼來改善彼此的關係?
▍你能不能讓我知道,為什麼你這麼生氣/不高興?⋯⋯

✅ 策略三:條件交換

當你希望另外一個人改變行為時,你也要改變你自己——這個交換條件是必須的。

沒有人喜歡自己單方面退讓,而且我們討厭獨自解決問題,所以不願意首先採取行動解決爭執。但「條件交換」能創造雙贏局面,讓我們有從對方那裡獲得某些東西的感受,較容易使我們將仇恨擱置一旁

✅ 策略四:運用幽默感

在一個還算良好的關係中,幽默感可以是一種對方說明感受的有效工具。儘管不能保證它每次都有用,但會讓你不再那麼恐懼害怕


■ 文末心得

我在摘要以上四種策略時,腦中一直浮現以前讀過的幾本書籍——也是談人際關係,頗有「本是同根生」的發想。

像是「非防禦性溝通」,愈寫愈覺得和《我想和你好好說話》的「非暴力語言」異曲同工。都讓我們做一個中立的觀察者,先從情緒中抽離,把焦點專注在事實的陳述。

⚠️ 似乎融合了「正念」的應用。

而「化敵為友」、「條件交換」這兩條策略,也在《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有進一步詮釋:

⚠️ 化敵為友 → 找出真正的問題。
⚠️ 條件交換 → 交換評價不相等的東西。

每個人對事情的反應本來就不一樣,想了解別人心中的想法,提問是一個好工具,找出真正的問題;釐清對方所想,接著是理出你腦中的想法,然後找到一方認為價值不高、但另一方非常重視的東西,最後是交換這兩項東西。

也別忘了,所有溝通技巧,若能架構在穩固的「傾聽」地基上——《你都沒在聽》,事半功倍。

所以在未來,與其涉略新的溝通類書籍,除非真的有新爆點,寧願回頭重溫手上的幾本完讀書籍——涵蓋非暴力語言、談判、聆聽等面向,各挑一本最愛的——效果應該會更理想。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喜附上我的Facebook專頁,以及讚賞公民2.0贊助連結。

🌱 閱讀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penfarming
🌱 筆耕不輟,定期灌溉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贊助計畫說明 👉 點此)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IMO 人物誌|說書摩天輪 Q4:解決問題別管大白鯊、塔木德

閱讀筆耕|第 31 屆 XREX Academy 加密貨幣課程心得

IMO 📣 週報 #77|簡報 Show and Tell: 4 種故事架構搞定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