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之 我也只是沒準備好長大
「可是,我不是很明白」事情就這樣發生了。站在類似打翻牛奶的災難現場,女孩1歪著頭這樣說,就好像就變成了一個免責聲明,像是某種顯示「非處於服務範圍」的訊號燈一樣閃爍,表明錯不在我。
於是就真的無辜了嗎?那麼一句話、一種姿態,就可以將某些過失抽身於責任之外嗎?
新手上路的肇事責任,是駕校教練的問題嗎?若當事人未依規行駛,是警察沒盡到告知義務?要是沒有生命財產損失,小擦撞罪不至死吧?可是當所有嚴正遣詞與事後筆錄開始逐字逐句被審視,我們只能從那一頁頁報告裡尋找,是誰的態度開始變得張揚,是誰的沉默開始露出避責的陰影,而不是誰真正該負責。
最後的最後,怎麼一切都流於一場披著和平主義外衣的文字遊戲?
是不是就能草草帶過?無辜的肇事方懇求著。於是話鋒一轉:那麼,是誰過頭了?是誰太直白,還是誰太敏感?如果所有的劇情都強烈建議不許出聲反應,那又該如何完成這樣的敘事?從這些模糊的分際裡,會不會產生一種新的不一樣,那不是勝負,不是立場,不是什麼黑白分明的正義之爭,也不是光明與黑暗的對決,而是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想為哪一種未來鋪路。
深諳規則的人知道,贏家的條款藏在最末一條:「盡量不要對任何事情有反應。」於是,還會有迷途的玩家困在邏輯與情緒交錯的斜坡上,一次次試驗錯誤,自我檢討,仍渴望出現一個不一樣的結果。而習慣向外歸因的人,會開始用藉口作為擋箭牌,像是在高空中僥倖著踩著不可抗力因素所編織出來的繩索,忽略需要為自己負責的部分,在消失以前都仍然活在無辜的版本。
那種想法會悄悄冒出來:「如果我真的有能力,我早就前進了,不會還卡在這裡。」 但現在知道了,這不是一個挫敗的起點,而是一次版本更新的選擇。
雖然,時不時的還是會被干擾,來自不同系統之間跳動的暈頭轉向,就像往返在改善版本與舊有習慣之間,偶爾還是會無意間回到那個無辜的姿態裡頭,被那些系統交錯下的小錯誤、小陷落拉回原點,但無所畏懼的,那只是短暫的逗留。
女孩2在重要場合,對著重要人物說了一句非常不適合的話。
那句「你沒有教好你們家的人」像一道咒語,在場域裡劃開一條縫,那是來自曾經獲得稱讚「你們家的人教好得很好」的失落。其實也沒什麼轍,就那樣吧。
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失言動搖自己的位置,那不是要擔心的事。收回剛剛不小心露出的訝異神情,努力把想要向四面八方解釋的衝動吞下。
有些話是輕飄飄的,但落下時卻帶著沉重的後果。只是不是每個人都遵守同樣的遊戲規則,不是每個團隊都有榮辱與共這種默契。那條規則,並不總是雙向成立。有點可惜,有點空蕩蕩?但那只是曾經那道把自己打得太強的聚光燈,讓損失看起來比較巨大而已。
說太多反而顯得囉嗦。 想讓人感受到曾經的用力,曾經的保護,可是,也沒有人保證會懂你的苦心。扛下的重量,可以換來壯麗的風景,是別人爬不上去的高度。無需回頭等那些在原地打轉的人,別人能不能同行,是各自的造化。
「都說了是小孩子,不用計較。」這不只是身分或年齡的問題。那份原諒,其實並不是出自一種前輩的義務感,而是來自於一種清醒,已經不需要在每一場無謂的戰爭中證明什麼了。只是知道自己可以退一步,然後站得更高。
不是因為堅強才選擇沉默,而是因為知道那不是該浪費力氣的地方。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