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 初识理塘|骑行川藏线

阿布拉赫
·
·
IPFS

理塘的东西好贵,早饭一碗不怎么好吃的牛肉面要15块,一个绿豆的雪糕要3块,就连上个厕所,都要1块钱。

早饭罢帮小黑把车胎补了。还好,相比那些一天内爆胎N次的倒霉蛋,这孩子十二天了才爆两次。

之后三个人在县城里闲逛,去到长青春科尔寺,又叫理塘寺,

是康巴第一大格鲁派寺院。这里出过达赖,还出过达赖转世灵童候选,但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并不出自这里。之所以他的诗篇多涉及这里,是因为他的情人远在理塘,而他本人圄于宫墙之内,只能遥望理塘,抒发思念之情。


藏寺大多不收门票,向全民开放,不像汉寺,小小一个都要买票参观,并且想尽办法要圈你钱,烧香、算卦、功德箱。藏传佛教的信众和汉传佛教的相比,似乎也更容易进入忘我状态。在藏寺里,人们手持转经筒,绕着寺院转圈,嘴里念念有辞,仿佛尘世的喧嚣,根本与他们无关。而在汉地的寺庙,人们烧香拜佛,求的无非升官发财无病无灾,功利色彩浓厚得多。我经常会想,那些遇到点儿什么事才去求神拜佛的人,能算信仰吗?

在院子里,一个和尚身边围了一群人,走近听,原来他在讲他们的事,寺里的僧众被管得很严,连出城都不被允许。不但如此,外面世界盛传的“自焚”诸事,也多属抹黑。

我们不懂信仰,参观寺庙也就走马观花看个热闹,不多久完事。从寺院出来,门口有个盛装的老人冲我们喊"hello""扎西德勒",并热情拉着小n的手让我们和他并肩坐在路旁的石头矮墙上。本以为可以从老人的口中了解多一些理塘、多一些藏人风物,听他说有一百岁了,很兴奋的和他合影。没想到,合完影他开口要钱。小N拿了五块钱给他,我们转身离开。

午时已过,按计划找藏餐馆尝试藏餐。找到小小一家,俩姐妹经营,汉语十分有限,交流费劲。勉强看着实物点了些吃的,除了酥油茶,那些牦牛肉的煎饺、馅饼、面块等估计都不能算正宗藏餐,味道于我也有些难以下咽。据说酥油茶有助于克服高反,我们强迫自己喝完了一大壶。不知道是心理因素还是确实有效,我觉得呼吸困难的感觉好了很多,但是小黑和小N说没明显改善。

回客栈午睡,一觉过去了一个多小时,醒来的时候,外面在下雨。原本打算爬山看理塘全景的计划泡汤了。

有段时间,雨停了,我们出门看白塔公园。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又开始下起来。白塔公园在扩建,只开着一扇门。虽然后来雨越下越大,依然挡不住转塔的善男信女,各种服式的信徒来了,拜了,转了,又走了,让站在一边挎着相机的我们仨显得很傻帽。

雨势不减,冒雨跑出公园,打了个车回宾馆,十元。

在客栈楼下的饭馆吃完饭,雨又停了。再一次出发,向着城边的草甸。草甸很平整,昨天在半山瞥见的时候,以为是块湿地。从那里,能看见卡子拉山半山的云雾以及点点白雪。看到三个女孩。第一个个约莫七八岁,在家门口跳皮筋。第二个十一二岁,背着书包,挑一担水摇摇晃晃前行;第三个,远远地在草甸深处,一边走来走去一边读书,背上背着个婴儿。

往回走的时候,雨又下起来。

初识理塘,是湿漉漉的。也许,还有下次吧!

雨中的白塔寺
寺里供奉着好几个相框,想必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那时候还不认识达赖喇嘛)
绕寺一周的转经筒
背着小孩读书的少女

背着书背挑水的小女孩

云层压得很低,时雨时歇

牛粪饼。趁热贴在墙上,晒干后是主要燃料,包括烧火做饭

后记:说巧也不是纯属巧合。整理完这篇,明天我要启程去理塘了,参加世界高城的半程马拉松赛,这是我的第三次理塘之行。第二次距离骑行这次过了足足七年,就是去年,也是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我高反得一塌糊涂,去的路上就在吐。当天夜里好点,第二天比赛的前半程也感觉尚可,从后半程开始,头疼卷土重来。比赛后的夜里,我又吐又拉,折腾好几次。早上起来,飞也似地逃离理塘。因为对去年的情形心有余悸,今年本没计划参加。后来小伙伴们组队三缺一,拉拢我入伙。也是有那么点儿不服气,怎么我这常年混迹高原的人,去年就那种惨象。最终决定去,试试看到底行不行,还和去年一样的话,那怕有洁白的仙鹤借我翅膀,也再不去理塘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乡村日记(十一)

那当然是跑步

乡村集
15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