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カメラが写した80年前の中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蔵華北交通写真」特別展

蔡凱西
·
·
IPFS
·
基於職業病的關係,2019年在橫濱與京都,就分別看了日本郵船歷史博物館,以及京都大學總合博物館的華北交通寫真特別展。
取自博物館官網

在日本看展覽是件很享受的事,就算是熱門的展覽,觀展人群川流不息,也幾乎不曾見到館內吵雜喧鬧的情況。如果是比較小眾的展覽,或是市縣層級的場館,還可以更仔細的看自己有興趣的陳列。

2019年春,在橫濱與京都,就分別看了日本郵船歷史博物館,以及京都大學總合博物館的華北交通寫真特別展。

會去京都大學總合博物館看寫真展,則是2018年底被老師找去發表會議論文,與會的京大教授是展覽的主催者,在會議中提供了這個展覽的訊息,剛好展期與我停留日本的時間重疊,也與當時會議論文的寫作主題有部分相關。

既然會在京都待好幾天,看展就很順理成章。某天去借了一台腳踏車,就慢慢的從住處騎到京大生協對面的總合博物館。館內的陳列大多可以拍照,如果有特定陳列不能拍或攝影則會特別註明。

photo by Cathy Tsai

當時撰寫的會議論文,是把自己所關注的近代東亞旅行文化史,從二戰前延伸到戰爭時期的城市與旅行活動,因而接觸到一些中日戰爭期間,日本在華北、華中佔領區,經營交通與旅行業務的材料。

所謂「華北交通」,其實是「華北交通株式會社」的簡稱,當時日本及其在佔領區扶植的親日政權,多以合辦的模式成立交通會社,接手經營戰前國民政府治下的交通網絡(包括鐵道、巴士、船隻等)。

除了「華北交通株式會社」之外,華中也成立了所謂「華中鐵道株式會社」,交通會社旗下營運的事業不只有水陸交通線,還有各項關係機構與企業,例如研究單位、雜誌、警備、飯店等。

「華北交通寫真」是該會社在1939年至日本戰敗為止,在中國華北跟西北地區所管轄的交通網沿線,所拍攝的一批寫真資料,戰後由京大所保存,並在近年將這批寫真資料整理出版。而這批寫真當初在拍攝、使用的性質上,與同時期的報紙以傳遞事件、事故為目的所刊載的照片,有很大的不同。

華北交通的機關刊物《北支》photo by Cathy Tsai

在中日戰爭開打的背景下,日本內閣情報部與軍部等機關,基於對國內與國際宣傳的考量,通過華北交通所募集的攝影師,以及從國內研究單位所派遣的學者,在華北各地進行的產業、資源、文物風俗調查,所留下的攝影產物,目的在於讓當時的歐美各國,對日本在中國佔領區的經營,及其所欲建設的「東亞新秩序」有正確的認識。

講白話一點就是要拿這些寫真去跟外果仁說:

我也是有好好經營跟建設這些地方喔,說我挑起戰爭,讓國際間對我的觀感不佳,你看我們在這裡辦學校、蓋飯店、進行文物調查與保存,讓很多孩子學日文有書念,也雇用中國人進入關係企業工作,女性的受教與工作機會也很多,又推動各民族間的和諧跟中日親善,說我們是侵略,這其實真的是很大的誤會啦!

所以這些戰爭時期拍下的寫真,看不到那種甚麼慘烈的戰場、屠殺、破壞的印象,例如教科書上講浴血抗戰的時候,常穿插小孩坐在地上哭,或是千人斬之類的圖片。

寫真的主要類別以「列車與鐵道」、「民族」、「教育」、「華北的日本人社會」、「娛樂」佔多數,呈現出的是交通會社員工努力仕事,為新秩序犧牲奉獻;各民族的特色與風俗、各級學校的教育實況、在留日人的生活日常、戰時的娛樂等。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最後一個展區還提供了1943年由華北電影公司拍攝的影片,可以了解當時華北鐵道的員工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例如集體健康操、辦公室、鐵道運輸與維修等。另外,還有一部影片是關於1939年華北交通公司,在北京飯店成立的酒會與記者會實況。

看小眾展的好處就是人少,每一區的解說跟陳列都可以看得很仔細,又不會有人擋住,看累了還可以找個位子坐著休息再起來看,一邊看一邊拍照,就可以殺掉半天時間。


中日戰爭期間,國統區(俗稱「大後方」)與淪陷區在不同政權的統治下,要如何維繫政局的穩定是最重要的課題,不同的政權都會加意把正面的事實加以放大,再把有損形象的事實給粉飾掉。

例如從這些展出的攝影材料來看,華北交通拍攝出大量會社員努力維護、鋪設軌道線路,恢復戰前交通網的景象,看似運輸網暢通,實則佔領初期,鐵道與貨運車輛經常成為抗日游擊隊攻擊的對象,那些列車翻覆跟爆炸過後的慘烈照片,就不可能拿出去做為國內或國際的宣傳之用。

不過呢,這些寫真仍然反映了部分客觀的事實,日本與親日政權試圖穩定統治,在中日親善與共存共榮的意識形態基礎下,配合戰爭體制,在佔領區確實有做不少經營與重建。例如接手戰前的交通事業、普及教育(要說那是奴化/毒化教育也可以)、女性在戰時有更多就職的機會。另外,日方在當時對文物史蹟、民俗風情的田野調查活動,所留下來的紀錄,不消說也是了解戰爭時期的考古,與風俗延續與變異的重要材料。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當時日本的國際觀光局(就是現在JTB的前身),也配合政府的國策,在各地的佔領區設立服務據點,為當地的行旅人士與訪華日人提供票券與食宿等代理服務,在相對沒有戰事的時間裡,觀光業也沒有想像中蕭條,常民的生活也是有馬照跑舞照跳的情況。

photo by Cathy Tsai

當然不可否認的,日本通過宣傳「親善」、「共存共榮」、「建設東亞新秩序」的意識形態,在中國佔領區的各種經略與調查活動,難掩其帝國擴張與侵略的野心。只是,「鐵蹄」統治之下的戰時常民生活,或許沒想像的好,但也沒教科書上告訴你的那麼糟糕不堪。

以歷史學的後見之明來看,戰爭下的常民生活,或是常民的戰爭經驗,其實遠比教科書呈現的,或是一些都市傳說所告訴大家的,還要更為多元複雜。

本文最初發表於Medium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蔡凱西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來共此一連憂夢吧:那些年我們看過的瓊瑤究竟有多恐怖

鴉片煙霧吞吐間的王道樂土:我看漫畫《滿州鴉片小隊》

京都宇治:平安時代王朝顯貴的比佛利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