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x学术圈 | PhD们该如何找到和适应工业界的工作?

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
·
·
IPFS
大部分拥有学术博士学位的人最后都不会做教授。那么离开了象牙塔他们都去了哪里?她们又是怎样进入这些工作的呢?

她说X学术圈 | 走出象牙塔

精选内容

大部分拥有学术博士学位的人最后都不会做教授。那么离开了象牙塔他们都去了哪里?她们又是怎样进入这些工作的呢?博士训练对他们从事的工作有帮助吗?他们回想自己在学术圈的时光又有哪些怀念呢?在第三期【她说x学术圈·走出象牙塔】活动里,我们请到几位受过博士教育,但现在从事学术圈之外工作的嘉宾来进行分享。


精心编辑的文字稿将在公众号分篇发送,想了解活动全部详情欢迎在Youtube和B站搜索WomenOverseas找到我们的账号收听本次分享会的活动音频。


👇精选活动录音已经上线,长按收听

分享嘉宾

聪:企业学习发展高级顾问,曾任职联合国ILO亚太区国际顾问,日本AISIMAS公益平台联合创始人,20s在各个国家搬家、旅行,乐在其中。目前回到家乡苏州,有一只萌宝狗狗。

Eva:生物博士转行管理咨询。

Leah:去年在澳大利亚毕业的化学工程博士,已拿到某500强环境资源公司graduate engineer 的offer,于22年2月正式入职。 

国庆妈:心理语言学博士,读博时出于兴趣多学了点统计和python,2020年毕业时意外找到了某大厂的数据分析岗位,最近帮助了几个学术圈小伙伴转行到工业界。

03. 在工业界的shock

Q: 现在的工作和博士时候的工作比起来,哪一个方面是最让你吃惊的?

国庆妈:我比较吃惊的一个地方是,虽然我有心理准备,但是工作中的这种分散的干扰真的很多。如果没有干扰的话,我每天 5 小时就可以下班了。但很可能在我做这些工作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 slack 或者 Email 需要我立刻回答,然后这个 Email 或者 slack 都变成了一小时以上的 open-ended discussion 。

我后来发现我自己,还有很多同行业的人,都需要决定先拒绝一些工作,才能干完手里现在的工作,然后再去接更多的工作。虽然听起来非常循环,但有时候不得不为了自己的效率和工作连贯性把 Email 关掉,把 slack 关掉,装作它们都没有发生,自己手里的东西搞完再看它们。

我博士的时候可能没有经过这样的环境,博士的时候 80% 时间就是自己闷在实验室里,并不会有这么多特别分散的信息来跟你进行交流,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是让我满吃惊的。现在我也在努力地,让我自己尽量少受一些干扰。

Eva:我现在做这个方向是管理咨询,跟博士时做生物实验的方向非常不一样。所以我入职的时候也知道工作性质会不一样。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现在我们的工作时间很长,会有比较多出差。但是我发现大家从周五的晚上到周一的早晨,所有人都是完全不工作的。不但不工作,就是周五晚上大家会说,我们所有人都来谈一下,sign off,是不是每个人要做的都做完了?然后整个周末都是自己的,脑子完全不要去想工作。这和我在读博士时很不一样。因为读博期间,我的论文五年之内都是我的。我新年早晨醒来,也还是要想着这个问题;但我也可以选择这个周三偷懒,完全不去想,多睡一天也没有关系。工作完全相反,每一件事都有条条框框,“这个东西的 deadline 是下个小时”,从周一到周五也完全没有放松的机会,但周末的时间是真的是完全是自己的。

聪:刚刚Eva讲的,我也非常非常感同身受。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非常好,不一定有balance,至少有个 boundary 。另一个让我比较吃惊的是开会的频率,我本来是做好心理准备的。但我刚入职一个多月的时候,平均每天开会四场。我们组的 HR、BP,平均每天 8 到 10 场会,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开下来的。太夸张了。就像国庆妈刚刚说的,很容易就会被打扰。所以经常一直在开会,一直在开会,很难有时间去 focus 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有时候要选择性地去参加一些会,把 priority 排好,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自己应该做的那部分。

04. 如何调整skill set适应工业界

Q: 有没有哪些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是博士训练中你觉得应该有,但是没有遇到过的?自己又是怎么补充的? 

Eva:技能包括两个方面,hard skill和soft skill。Hard skill 跟找什么类的工作相关,比如说我们生物博士转行,如果去投资银行或者是去药厂或者去做咨询,所需的 hard skill完全不同。不过我相信大家如果能够拿到博士的话,想要恶补 hard skill 是没问题的。我认识的师姐进了投行,很快在六个月之内就拿到了专业的 CPA accounting 证,她每天晚上自己学习就考完全部通过了,没有问题。 

soft skill 方面,我之前没有注意的很重要的一点是 networking,包括 internal networking。我现在的职位有一些同事是商科出来做咨询的,相比起来,商科的同事就很重视这方面,他们会有计划有安排地去做networking。有的同事会给自己设定目标,比如说我每周要认识一个新同事,然后她就会去公司的页面去看每个同事在做什么,会给这个同事写邮件说能不能一起喝个咖啡聊一聊?这样她每周都会去了解公司不同部门在做什么,同时认识一些新同事。甚至有些人会把他所有 outreach过的人列在一个 Excel 表格里,然后会定期再次联系某个人;或者觉得和某人聊得很好,可以做 mentor,那每几个星期就会给对方打一个电话。有意识地去强化自己在公司的 network 是我之前没有的技能,我现在也在慢慢学习。

聪 :Eva刚刚说的networking技能,的确是大多数商科人的强项。但我自己不是,我可能介于中间地带,我自己会去network,但是我做不到那么的极致。但在 NGO 或者在企业工作时,确实需要一直不停地去找 key person 进行 network,这些 key person 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工作。比如进入一个新企业或新组织,需要去找到这个 key person 了解组织和部门的情况。尤其是如果要lead一个 project ,那要找的 key person 还蛮多的。有时候可以先问主管或者前人,他们做类似的 project 的时候都是找什么人,然后自己去 network 了解情况。

另外一个我觉得博士中没有学到但工作中很需要的是 multitask的能力。这个能力在企业特别重要。就像刚刚我们聊到的说你有那么多会,同时又有那么多事情,你怎么样去同时做好多好多的事情,还把每件事情都做完了,可能需要有一定的 practice 。

国庆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 prioritization和 re-prioritization的能力,和了解市场的能力。有些时候有好几个任务,某一个任务今天是最重要的,明天又变成了次重要,再过几天也许就不要了。所以在这个期间怎么根据当下情况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而且不会被这种prioritization的改变干扰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需要我努力习惯的情况。

了解市场的能力是指,如果要做一个科研项目,可能会先了解一下,这个技术现在在市场上地应用情况等等。这种训练我在博士时期是没有受到过的。赌博时只要想到一个 idea,在 literature 里面还没有人做过,立刻就可以去做了。但是在企业里面,很多时候别人如果没有 use case,那可能真的不用花一分努力去在这方向,因为很可能做了之后它完全不会被人使用,不能创造实际价值。

05. 对找工作的博士的建议

Q: 对在考虑离开学术圈找工作的博士在读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国庆妈:我的建议最适用于学术背景是非常学术的系,可能很少有教授会主动告诉你,也可以想一想除了学术圈之外的工作。因为我是从这样的系里面出来的。我的建议就是,要做好一些心理准备,要自己去 figure out 很多事情。我们的教授跟我们其实生活在很不一样的世界里。如果教授们已经拿了 tenure,他其实并不需要努力地了解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有多么难,他也并不用去了解你作为一个只有学术训练的人去找工业界的工作有多么难。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导师并不能帮助自己所有的事情,很多时候他可能根本就帮不了你。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需要自己去找别的人,去找 key person来帮你,比如参加一些 mentoring event ,参加她说这样的活动等等。找到对的人去聊聊天,去了解一下该从哪些方面下手,会带来很多全新的不一样的想法。 

Leah:澳大利亚需要的研发工作非常少。因为澳大利亚主要的研发都是依赖于美国或者是欧洲,它只是拿技术来用,不需要什么技术人员。所以不想留在学术界但还想继续做科研的人来说,机会非常非常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所以说如果大家有和我相同背景,在澳洲想离开学术圈找工业界的工作,那大家一定要尽早准备,不要像我,毕业之后差不多拖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找到工作。

因为澳洲没有所谓的研发岗位,所以雇主找雇员的时候,不会特别在意学历。比如我现在找的工作,本科生研究生都可以,甚至于它不希望找博士,博士缺少一些社会的磨练,可能还有一些从学术圈带来不好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家想要去找这样的工作,如果有能力或者老师管得不是很严,有比较多充裕的时间,尽量能在快毕业的时候去找一些实习,或者是跟工业界相关的一些 project 去做,尽早地融入到这个领域里。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思路一定要开阔。除非说有一个特别想要做的一个方向,不然各行各业都可以去试一下。我的同学毕业之后真的做什么行业都有。不要把博士当成一个优势,但是也不要把它想象成一个劣势。平常心地对待自己的各方面的技能,想一想怎么样利用自己的技能去 fit in job description。 

还有一点就是,我找到工作之后才发现我很多周围的朋友都不知道博士可以找 graduate program(本科生职位)。虽说比较难,有的地方会说我们不招博士,但不管有没有这句话,大家都可以去试。不要放弃,像我找了一年半才找到工作,要相信最合适的工作肯定就在那里等着大家。 

Eva: 我觉得建议可能主要有两点。第一和之前国庆妈和Leah说的差不多。第一点就是说大家要 open mind 然后早做准备。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其实我最后真正拿到了工作 offer 才决定,好,那我就真的不做学术,我就转行了。所以我觉得不需要你在真的 commit 说我要转行之后才开始去想转行的事情。回想起来,可能我觉得博士第一年、第二年这个时候,你的导师实验室还没有定好,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可以开始去参加一些这种活动,去听一听,你拿了博士学位还可以做什么,早一点有想法。我刚开始想转行的时候,别人说有的人就生物读完博之后就去做律师,或者做这个那个。我会想,啊,这太可笑了,我怎么可能去做这个?其实进去看了之后,会发现其实这个很有意思。同样也有一些事情是我当时梦寐以求要做的,但真的去了解了,会发现其实太无聊了。所以第一是要早做打算, open mind 。 

第二点对我帮助比较大的就是,大家可以做一些 low commitment 但对你的简历会有一定帮助的的学术圈之外的工作。比如后来对我工作帮助比较大的一个就是,我去大学的tax transfer office 然后说我是读生物博士啦,你们没有什么需要,我可以来帮你们volunteer。大家也不会说不好,那你就来。我可能一周帮他们review一些申请,一周也没有花很多时间,三四个小时,但这个就是我第一步。这样过了一个学期之后,我再去找其他校外的这个 internship 那我就可以说我之前有做过这个 volunteer,我是有一定的经验的,你还可以跟我 volunteer 的人聊一下,他可以告诉你我的工作态度是怎么样。到后面你真正找工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的简历好像还会显得是我之前做过很多事情一样。大家可以在小事情上花一点时间,把自己的简历打造的相对来说丰富一点,不要只有论文。

聪:首先我的建议就是从自己开始,要有一个比较好的 self awareness,要分清楚自己的心情和追求,到底什么是对自己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上可能是有地狱的,但绝对没有天堂。无论选择了走哪条路,它一定是有好有坏的。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我们所谓的初心,无论以后你走了哪条路,遇到了困难,或者你取得了成功,你都不要忘记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 

知道了什么对自己重要之后,就要有一个 goal setting,这个东西越早越好。如果是在读博士的时候就清楚自己以后不走学术这条道路了,那就不要再在读博士的时候一直待在学术圈,可能就要去经营一些自己的人脉。刚刚我们一直提到的 networking 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可能要去做一些实习,去一些企业。如果决定不待在学术圈的话,还要去看一下想要做工作的job description,需要具备你哪些经验、能力,然后就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心态方面,要有个平常心。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每个个体都挺不一样的,不要总和别人比较。还可以多问问身边的人,无论是他是不是这个圈子的。 

06. 信息补充

Q: 我们几位嘉宾是在不同地域的,想问一下大家在工作和生活的文化上,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是自己比较惊讶的事情想分享

Leah:我还没有开始工作,但我在校园的环境中发现,澳洲是一个非常 laid back 的国家。因为我也有很多朋友在美国读书、工作。他们跟我说在美国,竞争感还蛮强的。但我在澳洲,学校或公司,说五点钟下班,但是可能经常四点半去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收摊了。小窗窗关一半,你问他问题,他说我们马上就要下班了,明天再说。我不知道以后我的工作会不会也这么爽,但这让我非常想留在澳洲,非常想体会 work life balance 的感觉。

 聪:刚刚也有个听众问到我为什么会选择回国,这两个问题可以结合在一起。我在国外呆了八年,是2020年 12 月回来的。我之前八年在不同国家待过,包括英国、日本、泰国。每到一个新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就要去适应环境。不能说难,但是有的时候会有一种孤独感。包括现在从外面回来,我还是有一种孤独感。应该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很多时候可能别人会不理解你。但是在这过程中会学到很多很多东西,让我非常有收获。 

为什么会选择回国?首先是觉得待在国外太久了,我想回来多花点时间跟家人待在一起。而且现在国内发展得非常的快,我就想回国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

为什么会从UN出来?其实UN对年轻人挺不友好的,说实话,这跟在跟学术圈有的一拼。企业相对来说还好一点,只要有能力就可以。但是像学术圈跟UN,给年轻人的选择不是那么多。如果要进UN工作,只有几个方法。第一个就是从 intern 做起,然后做consultant,但非常不稳定, consultant一般都是跟着项目走,项目结束了就要签新的合同。另外一种就是考 young professional program的考试,首先是很难,而且考上了,也不知道等多长时间才可以进去工作,而且也像开盲盒,不知道会被派去哪里。还有一种方式是 GPU。GPU 的方式对中国人极其不友好,中国需要先进入政府,然后政府会派你出去。但是如果是其它国家的公民,不是政府成员也可以直接去考试。这三条路对于中国来人来说都挺难的,所以我后来就离开了。

国庆妈:我想补充很具体的一点,就是 business English 和 academic English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我刚刚入职的时候就惊讶于光是“开会”这个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说法,什么 sync, chat, alignment 之类的。我当时就惊讶于他们能把同一个事情说出花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非常明显的 business talk ,我在学术圈里面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说法,需要慢慢去习惯。发现自己不得不学着去讲一套不同的话语体系,还是挺有意思的。

本期分享会的文字稿内容就是这些。

“她说x ”第一季她说x学术圈,热烈开场啦!这是一季由青行灯和阿熊一起组织的专门针对学术圈的她乡分享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会讨论学术圈生活的各方各面,为大家揭开学术圈神秘的面纱!


            🌐 关于WomenOverseas她乡:

WomenOverseas她乡是一个属于华人女性和非二元性别者的全球性社区,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共同组织了近三十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包括分享会、交流活动,以及通过公众号、小红书和播客等平台分享了大量优质内容。从北美博士成功求职的经验,到把兴趣爱好转化为生活重心的人生故事,再到在异国他乡做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奇妙经历,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各种生活故事,呈现出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样的人生选择。WomenOverseas她乡不仅是一个分享平台,也是一个女性交友社区,帮助很多女性在异国他乡找到知心好友,构建了情感支持体系。最近,我们还创立了女性艺术家俱乐部,鼓励和帮助有艺术爱好的女性将兴趣转化为商业机会。我们甚至把一部分她乡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了旧金山本地最大的艺术集市展示出售

🙌 如何加入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

访问 www.womenoverseas.co...,按照提示认真回答问题,申请加入她乡论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海外华人女性成长互助社区。探索广阔的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文科生在Tech | 转行中的挑战和经验分享

蒙特利尔生活体验 | 让我又爱又恨的“北美小巴黎”

日本东京 | 别样的观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