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曾離開。

J個桃
·
·
IPFS
·

今天是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在許多國家裡這一天是「父親節」。在特別的一天細細品嚐來自美國Bruce Feiler這位父親的故事。

圖片來源:pexels


當死亡即將來臨,作為一位父親,放不下一對三歲的雙胞胎女兒。無法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無法成為她們堅強的後盾,甚至無法對他們的男朋友挑三揀四...想起這些十分揪心,而他卻選擇一種方法,讓他的愛與聲音延續下去。


Bruce Feiler 極巨冒險精神,曾徒步跋涉一萬多公里遊歷《聖經》記載的遺跡,並據此創作出暢銷書《聖地蹤跡》,也成為美國頗具影響力的作家。他十分喜歡行走,以探險家的精神探索這個世界,而後不幸降臨在他身上,在一次體檢中被告知查出骨肉瘤,是一個罕見且危險的癌症。


當他被宣判這樣的不幸後,他想著能為自己的女兒們做些什麼?能不能將自己聲音和愛延續陪伴著他們長大,若如果她們在長大後遇到生活所帶來的挑戰與問題時,能不能可以有人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去回答,於是他萌生出The Council of Dads概念,也正是這本書《爸爸軍團》。


Bruce從他每個人生階段挑選一位朋友,在不同階段中他們有著共同回憶,此外這個人身上也有著Bruce的影子,透過六位爸爸的組合也能在女兒前呈現出一個全方面的爸爸。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便查詢看了多場Bruce Feiler在TED上的演講,好奇他選擇這些朋友的標準與判斷,甚至好奇他到底有沒有和Jeff一起撲倒那頭奶牛。而這本書的定義,我覺得與其從對父親的描述,更多的是來自一位父親想要傳遞給女兒的人生價值觀,從六位朋友的縮影中,分別有著Bruce的縮影,或許在一個身不由己的時候,既使人不在身邊,愛也能延續。


從六個人物特質中,梳理生活,除了是對孩子的期望外更是在梳理的這項人生歷程中,自己也做出了改變。從這六個人物中的元素也能拼湊出生活的本質,此外這篇更多的或許是時刻盯著自己,有沒有做到這六個元素。


圖片來源:攝影師:Oziel Gómez: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68097/


一、行者爸爸:做位行者,不做觀光客。

Jeff Shumlin 是Bruce學生時期的朋友,見識廣、愛冒險的朋友。有次Jeff提議去掀開奶牛,他說奶牛都是站著睡覺,只要趁他睡覺時從下風處摸過去,趁他不注意就能將他翻倒,於是他倆興奮的跳過護城河,不過在Bruce演講中說到他們最後根本沒有去翻奶牛。


Jeff永遠都希望能夠跳到泥漿當中,去感受旅行的過程。他是絕對不會做生活的旁觀者,他對生活充滿熱情,擁有探究感與參與感。通過越參與、越體驗、越感受,更加能與人建立聯繫,而在旅行的過程中,要拋開熟悉的生活,去尋找不同的經歷。在旅行中觀光客只會選擇容易的道路,而行者則會遵循心中的指引,勇敢接受未知的挑戰。

這也是Bruce希望能夠過Jeff傳遞給女兒們的元素之一。


圖片來源:攝影師:Luis Quinter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2106224/


二、做自己爸爸:人字拖,我要做我自己

Max是Bruce大學同學,在一次背包旅行期間,Max因為堅持穿背心與夾腳拖被人從豪華飯店趕了出來,但從這件事上給Bruce所帶來的啟發是「不管在哪裡,都要做真實的自己」,這一點其實隨著我們進入社會後,漸漸會把這件事給忽略。


三、夢想爸爸:堅持信念,忽略那面牆

David是暢銷書經紀人,也是Bruce的經紀人。對他而言David就是一個很會鼓勵,讓人充滿夢想的人。每當我們設定目標甚至是夢想時,往往會遇到許多障礙,那一座又一座障礙如牆面一樣,而David的方法是「直接忽略那道牆」想辦法穿過去、爬過去、繞過去,不管如何都不能在牆面前屈服。


在David心中認為,實現夢想必備的就是信念,唯有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相信他人。此外在有了夢想之後,也需要將其拆解、分析,想辦法讓自己的能力可以實現夢想。



四、老朋友爸爸:刻下回憶,他是我的蝌蚪

Ben是和Bruce一起長大的朋友,他也認為這一切中友誼十分重要。回想起小時候他和Ben常在家後的小河抓起蝌蚪,在旁等著小蝌蚪變成青蛙,從每一段經歷中刻下回憶,他也希望Ben可以傳遞給女兒如何去刻畫下自己的回憶。

圖片來源:攝影師:Renan Lima: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364025/


五、好奇爸爸:探索者,教會你如何思考

第五位爸爸也叫Ben,而這位Ben是名記者。是個喜歡質疑的朋友,會挑戰各種假設。從這位Ben身上希望可以傳遞給女兒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在Ben身上有股源源不絕的求知精神,擅長揭開真相的面紗、收集各種訊息,並將其重新組合成令人驚奇的新鮮事物。


這裡頭Ben分享了賴內‧瑪莉雅‧里爾克的名言,特別的打動我「對於你心裡的一切疑難要多多忍耐,要去愛這些問題的本身,像是愛一間封閉的房屋,或是一本用別種文字寫成的書。現在你不要去追去那些你還不能得到的答案,因為你還不能在生活裡體驗到它們。一切都要親自生活。現在你就在這些問題裡生活吧。」



六、創造力爸爸:美感是最好的老師, 正面的能量

Bruce造訪過世界各處,看見的世界是如此多采多姿,絕不單調。而希望Joshua可以教會女兒對世界敏銳的感知能力,他希望能教會女兒享受遼闊細節中的完美,欣賞在尋常日子裡的奇蹟。


而Joshus又會用什麼方式來教女兒呢?他會讓他們背誦奧登或者莎士比亞的詩歌,這樣在任何時刻,都可以隨時邀請莎士比亞來相伴。此外也會帶他們去聽馬勒的交響樂以及欣賞中國書法,其實發現美感並不會是件難事,有人說常常藝術品也能提高自己的洞察力,此外現在每天晚上也會和H.sir分享泰戈爾的《飛鳥集》,從簡單易懂的文字中體會,感受其中的意境。

在這六位不同爸爸的身上,看見Bruce的影子。雖說這篇是以一位父親的角度來去撰寫,因為一場不幸而使得他開始思考。其實處在東方國家的我們,對於表達情感這一塊是比較內斂的,常常對於父親的印象是在堅定可靠、嚴肅威嚴、不苟一笑、鐵漢柔情...等,而相較西方國家的觀點,甚至是這本書中作者的筆觸中,感受到一份父親對女兒的愛。

這也讓我想起前陣子看了一部電影《Nowhere Special》John也是知道自己能夠陪伴四歲兒子時間不多了,於是不斷地幫他找的家,為Mike找到一個新的完美家庭。父母總是會以身作則示範,不斷的用一切來教育孩子,即使因為一場癌症使得可能沒法參與孩子的人生,但還是用盡一切辦法,尋找想要傳遞給孩子的觀點與價值觀。

「人人都會死亡,但不是每個人都活過」在這本書中,從一位父親的視角去傳遞一份溫情,也從六位朋友中擷取不同元素,也許我們都已經長大了,甚至步入社會多年,但從這六個元素中,我們也應該認真自省到底這段時間裡,我們是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擁抱世界。

最後,一起來看看Bruce的演講吧!哦,對了~最後的結局是Bruce戰勝了恐懼,繼續用他的愛陪伴著女兒長大!

Bruce Feiler在TED演講< The Council of Dads>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個桃Hi, 我是小桃!這裡是我的馬特市星球,裡頭會有我的正能量語錄,也有我的心情,甚至是成長的過程,人生就像是一場藝術品,每一筆、每一個選擇都是一個原創的過程。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J個桃,可以看見除了文字外的我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遠離無謂的對立

人生如戲

內心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