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後感:《人生本來如寄 / 沈熹微》

鴨后
·
·
IPFS
生命中沒有真正不好的事,那些迎面而來的風雨,都是這一路的恩遇。

由一位被病魔纏身的女生編寫的散文,最後作者都離開了這個世界。 因為患病,限制了她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因為患病,她把時間花在閱讀和編寫文字上,把她的所見所聞、心得分享給讀者。我閱讀這書時,每一篇散文都充滿淡淡的哀傷。

她篇章「恩遇」很值得我們思考,生命盡頭的死亡應該如何看待。傳統觀念中,長輩不喜歡我們把這詞掛在口邊,但是生存和死亡是伴隨著我們的一生。我們需要接受有「生」,必須伴隨著「死」。

生命中沒有真正不好的事,那些迎面而來的風雨,都是這一路的恩遇。

在我們的人生中,很多過客與我們擦身而過。他們都是獨一無二,我們由他人身上學會別人長處、短處,學會了解自己。人生本來像是一本空白的書,由我們自己編寫,他人會在空白的位置留下印記,不論事情結果好或壞,因為我們已在自己書本上留下燦爛記錄。

風雨,都是這一路的恩遇。

我們感激他們的擦身而過。作者告訴我們,把時間好好利用,珍惜身邊人,為人生創造一段非凡旅程。

有人說,成長是慢慢懂得捨棄,懂得拒絕;還有人說成長是漸漸知曉包容,學會原諒。而我最初切身的體會是,成長是一天天蛻掉年輕那層自以為是、自我保護的外殼,勇敢露出裡面的皮膚和血肉,讓它們去感受風吹日曬雨淋、感受疼痛和歡喜,不再害怕。

人於在世,必須要成長。我們有時要反省自己,學會接納自己。

人是複雜自私的生物,總會利用不同樣貌包裝自己。圓滑的,真誠的,怕被人了解清楚後被背判,被出賣的擔憂,總會利用外殼包裝好自己以免被人了解更多。這種心情是成年後特別明顯,敢於露出自己坦誠的一面,不再害怕是人生一大難題。若果我以真實臉貌示人,相信自己已經勇敢不害怕並成長。每人對成長的定義都不一樣,每人學會一樣東西的得著是的不同。不論是好與壞,但今天的自己總會與昨天的自己不同,成長了一小步,每天學會檢討、反省自己。

在我世界裡,學會孤獨和接受寂寞是成長的一部份。愛上了一人獨處的感覺,朋友都變得愈來愈少,與朋友發生的瑣碎小事在腦海中已所淨無幾。

如今生命中留下來的朋友,不是特別遠,就是特別特別遠……我會想起她們,想起聚會時帶著蛋糕探望彼此,有一搭無一搭地說著別後歲月。那些獨處時發生的瑣碎小事,為我們搭建起通往對方橋樑。說完了,莫名悵然,也許疲憊,橋樑從水上一點點隱沒,你明白所有的默契和理解都是瞬間即逝,盡管不可否認它真正存在過。

最終還是走向孤獨。

我們有很多與朋友相識的回憶和曾經的記憶,人年紀愈大時,曾經的回憶會慢慢消逝,慢慢淡去。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有事與物都會隨著時間消逝得無影無蹤。雖然會被忘記,但總會有如碎片令人慢慢回想去再拼湊成畫面,因為這個記憶曾經存在。

幸福沒有統一的標準,有時候它完全在於,做你想做的事,忠實於你的心,哪怕它是那樣任性﹑頑固﹑不善變通。因為那就是你自己,順從於你心,也就是愛自己。當你真正意識到你的心,或許也就無所謂幸福的崩潰或重建,因為它始終伴隨著你,根值於你,就算是在最最幽深的永無盡頭的黑暗之中。

我們會把自己的不幸錯怪在第三方身上或自己身上,我們要學會接受幸福不是必然存在,每人看待幸福的標準都不一樣,我們順從自己的心,你覺得今天早上下雨但我有帶傘子可能已帶有幸福感、早上可以喝上一杯咖啡都充滿幸福。不同人有不同感受,與到不幸、傷心、開心、幸福的事,我們要學會全然接受不同感受的自己。

美妙的食物經不起再三咀嚼,再好的往事,多說幾次,也失了興味。或許,放下才是最好的保存。

有很多人會懷念從前,但人要向前看,不能停留在原地。我們可以汲取往時的經驗再創造更好的未來。就如整個世界不停地改變,我們不能墨守成規,傳統有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創新都由改變而製造。有些老年人會懷念以前,他們可以為年輕人帶來忠告,但現今的道路由年輕人而創造。

送給對人生充滿迷茫的你,慢慢發掘,生活上慢活的美好。抽多一點時間,了解自己更多,你是世上獨一無二,會發光發亮的星星。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鴨后寫寫我想想,一邊想一邊寫還是一邊寫一邊想? 還有其他地方都有文章。 方格子:小學生豬娜🐥 《寫寫我所想》 https://vocus.cc/salon/65f5869bfd8978000171f455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物件之一 書

閱後感:《津輕》

看後感:《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