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讀書壓力

大風
·
·
IPFS
·
現代人看著「四書」、「五經」,光是要把這幾本背起來,是不是很像不可能的任務

網路上找到一篇文章:「以明清為例,有條件的家庭的男孩打3歲、4歲起就要開始發蒙認字,讀《千字文》。認了字,接著就讀《孝經》、《大學》、《中庸》等,培養人生的基礎三觀。基本上到了七八歲,要學過四書,十五六歲要讀完五經,而且還要做到倒背如流、融會貫通」。曾經有人統計過,這些該背記下來的經書字數不會少於40萬字,這還不包括大量的歷代名家的註解注釋。這麼說起來,古人比我們現在讀書辛苦多了,十年寒窗苦讀的說法一點都沒誇張。同樣,他們也一定有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

別忘了,古代念的都是文言文,而且參加科舉考試都要背誦大量文章之後內化寫出帶有自我格的文章,那得要多痛苦。
想像一下,現代人看著「四書」、「五經」,光是要把這幾本背起來,是不是很像不可能的任務;而且古代沒電燈,晚上只能用蠟燭,想想都頭痛。

再來,在這種環境下,經過多年苦讀,許多人應該都是深度近視,蘇轍曾寫「少年讀書目力耗,老怯燈光睡常早」、白居易也寫下「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

中國古代為科舉制,要出人頭地就靠考試,讀書及考試壓力絕不比現代人低,再加上華人歷代父母都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根深蒂固的觀念。

其實,到了現代社會,讀書只是培養基本能力,人生的成就不一定靠讀書就能功成名就。

希望大家都能快樂讀書,然後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物繼續鑽研深造,這才是讀書真正的目的。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大風寫作是夢想,提筆只為了留下自己的想法,單純享受寫作的快樂。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竹子開花的幻想

關於龍的冷知識

七日書 #7 定期定額買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