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s乌托邦,是否有可行性?

阿布拉赫
·
·
IPFS

前两天首页似乎又出了点儿小问题,长期锁定在有些偏“复古”的文章里,因而,每次打开matters,都只能选择“新作品”,再往下滑。照常,能发现很多不太熟悉名字的作者,以及不怎么显眼的好文章。结合更早先做抓取编辑的经历,觉得这种打开方式像一股清流。就像每天戴着耳机跑步,头脑被信息充斥着。偶尔有一天,出门的时候发现耳机没电,就什么也不戴。感觉意外地好,脑子一放空,便看到绿树红花,河水清清,白云悠悠。

自古以来,大家对于matters的社交氛围争议就没有停歇过。然而讨论来讨论去,好像也都承认许多事情无法两全。社交需求才是大众属性,只愿意耽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的人,是非常小众的。完全拒绝社交,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想最大化的限制社交,也许有方法,但对于matters的生存却不见得好处大过坏处。

今天早上在地铁上,突然萌生一个个人觉得还算有趣的想法。既然社交无法避免、中心化也无法避免,那是不是可以给没有社交需求,只想建立一个纯“创作乌托社区”的市民们一个节日,每周、或者每个月拿出来一天,做为“盲读”日。这一天,matters只有文章,没有文章作者,大家可以只选自己喜欢的作品点赞、评论,而不必为了看到熟悉的作者名字而迫于某方面的压力去点赞。这样一来,也

为了这件事情更好玩,需要愿意参与这个事情的市民朋友,在当天发表文章的时候,尽量不发那些个人属性明显的文章,比如长篇小说连载、或者虽然不是连载,但一读就很容易定位作者的那类文章。

就像一场化妆舞会,第二天恢复正常,还可以看看面具下真实的身份,为自己猜错或者猜对嘻嘻哈哈一番。

想想假如在这样一天,爱心哥发了一篇生活分享文,那第二天灯一亮,得引起多少人的尖叫?哈哈,光想想我都忍不住嘴角上扬。

也像TG群里的匿名机器人,可以趁此机会,写些平常不常写,或者不敢写的文章。假如不想第二天揭露身份,还可以选择0点水晶鞋消失之前站内隐藏。至少,做了尝试,纾解了某种情绪,感受了那种忐忑与纠结,或者期待。

我记得以前matters有过匿名帐号,也不知道是不是站方所为,后来在争议声中消失了。其实我觉得不错,只不过匿名帐号只有一个,没法供多人同时使用。而做为作者,如果想选择匿名,还得去登录别人的帐号,得来的赞赏也不知流向何方,总有些不大方便。

当然,做为一个代码白痴,我完全不知道这个想法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就算技术上可行,也许操作起来也还有其它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纯脑洞。如果不可行,大家看看笑笑也就罢了。否则,那希望同样觉得有趣的同学来讨论一下,也给@Matty 提供点建议如何?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乡村日记(十一)

那当然是跑步

乡村集
15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