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邨重建|愛群快餐 漫畫世界 陳記報社 華麗理髮 老牌小店 何去何從?

香港紀事
·
·
IPFS
愛群快餐店、陳記報社、華麗理髮公司、漫畫世界⋯⋯走進彩虹邨,恍如時光倒流,邨內地下,盡是買少見少的老舊商舖將會消失。政府近日公布彩虹邨將分三期重建,金碧樓等最快於 2028 年清拆。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愛群快餐店、陳記報社、華麗理髮公司、漫畫世界⋯⋯走進彩虹邨,恍如時光倒流,邨內地下,盡是買少見少的老舊商舖將會消失。政府近日公布彩虹邨將分三期重建,金碧樓等最快於 2028 年清拆。《集誌社》記者走訪受第一期重建影響的商戶,金碧酒家說「做到拆為止」,望他日在新彩虹邨重置;但更多老商戶說勞碌半生,是時候休息,將與相伴多年的街坊告別。
愛群快餐店 同系五店變剩最後一間

黃底紅字收銀處、不鏽鋼水吧、膠托盤、墊枱紙,自 1984 年開業的「愛群快餐店」,是所餘無幾的港式快餐店,仍封存住 40 年前的舊式裝潢。 75 歲的老闆蔡文強,原做藥房生意,70 年代香港快餐文化盛行,他開始涉足飲食業,在梨木樹邨、順利邨、順天邨快餐店。生意上軌道,看到房署登報為彩虹邨快餐店招標,便入表申請,結果一擊即中,在五、六個投標者中脫穎而出。取名「愛群」,他笑言「亂咁改」,因做屋邨生意,有「服務人民」、「愛護人群」之意。

與 60 年代尾、70 年代初創立的大家樂、大快活一樣,愛群採用自助形式,先到收銀處落單,再到水吧取餐。快餐店主打生炸雞脾、沙律薯條、牛扒等西餐,大受那些年的後生仔歡迎,後來為迎合港人口味,亦加設了中式飯餐,大多食物至今仍為自家工場製造。全盛時期,公司有五間分店,但不少隨領展(前名領匯)收購,敵不過昂貴租金相繼結業、頂手,現時只餘彩虹邨一間。

取名「愛群」,蔡文強笑言「亂咁改」,因做屋邨生意,有「服務人民」、「愛護人群」之意。

昔日人龍店 曾日日逾百人店外排隊

蔡文強記得,以往生意最好時,很多學生幫襯,「日日都要排隊」,百多人的人龍排到店外,「做都做唔切」;但現在學生人數少了、附近又多了選擇,生意只餘下一半。在其他屋邨也開過分店,他說彩虹邨特別團結,當年金碧酒家的阮老先生,常號召參與東華三院籌款,一班商戶二話不說響應,又會每年宴請邨內老人吃飯;其他店的老闆亦常來愛群幫襯,老商戶們感情深厚,「佢唔捨得我,我又唔捨得佢。」

蔡文強也難忘彩虹邨的人情,「啲人好少搬來搬去,好多住開就住幾十年」,即使搬走甚至移民外國,也會特意返來探望,驚訝「你哋仲喺度嘅」。彩虹邨治安亦相當好,以前別的分店,「有時朝頭早送面包嚟(放門外),啲人會攞走咗」,要另行鎖住,但彩虹邨從來也不需要。

彩虹邨第一期重建涵蓋金碧樓、碧海樓、丹鳳樓,邨內食肆、超市、診所不少集中在金碧樓地下,蔡文強自言「初初我都以為佢唔會拆呢度先」,憂街坊日後生活或相當麻煩。他說房署曾問他重建完成後,會否繼續在邨內經營,但他坦言「我年紀大梗係唔做啦,我哋都係打算退休嘅時間」,視乎已移民外國的兒子會否接手;重建期間也不打算搬舖,「出面啲租金好貴」,「停吓先,休息吓先」。

「一碟飯、做一碟麵,都係好辛苦做出嚟」

要離開彩虹邨,蔡文強固然「唔捨得啲街坊、唔捨得啲舊伙記」,皆因現時快餐店十多個員工,大部分做了十年甚至 20 年以上;一班街坊亦見慣見熟,隨時也可聊上幾句。清拆巨輪無法阻止,蔡文強說也是平常心照常經營,「搞好啲食品畀人哋」。正如當年涉足飲食界,與老師傅花不少工夫試味、研製出配方,汁水亦堅持用大廠出品、「攞啲靚嘢」,

蔡文強說,每個做食物的老闆,也希望得到顧客認可,「做一碟飯、做一碟麵,都係好辛苦做出嚟,經過好多層次」。他常到店坐坐,總愛看顧客的食桌,「見到佢哋樣樣食清晒咪最開心」,說到這句,他瞇起眼睛、露出牙齒笑了。

漫畫世界  400呎空間七萬藏書

400 多呎的店面,擺滿多個高至天花的書櫃,共存放七萬本小說和漫畫,是香港現存少數可租借漫畫的店舖「漫畫世界」。現年六旬的老闆張氏夫婦,九十年代初原在九龍城經營動畫帶出租店,但隨漫畫行業蓬勃,在 1993 年轉型為漫畫店,最高峰時在各區公屋商場擁有十間分店,是當時全港四、五百間租書店的一員。張太憶述,當年半夜三更要上出版社拿書,確保讀者當日有新書可看;店舖開門前已有人排隊,到了放學時間更是「成屋都係學生」,三四台電腦同時租借,熱門漫畫如《男兒當入樽》,「開兩套都係唔夠」。

不過,自房署 2005 年將多個公屋商場出售予領展,漫畫世界的帝國崩裂。「佢一封信畀你,幾年幾月幾日,我哋唔續約畀你,麻煩你清空間舖」,沒有原因,店舖就無得留低。「你租書依個行業係唔合佢個商場個 level」,張先生說,領匯租金比房署貴一倍,還要額外付管理費和分成租金,根本難以負擔,漫畫店亦「無一間少一間」。

2007 年,黃大仙龍翔中心(現黃大仙中心北館)的分店不獲續租,張先生剛好接兒子上學時,看到彩虹邨有吉舖,最終投標成功,落戶金碧樓。張先生坦言,千禧年後,漫畫租借行業已經走下坡——初時搬來彩虹邨,尚有不少學生會來幫襯,但後來的小朋友「幾乎唔識(租書)」,「入都唔入(店舖)」。現時漫畫店生意只剩兩三成,有時收入也抵不上租金。

400 多呎的店面,擺滿多個高至天花的書櫃,共存放七萬本小說和漫畫。

近年主力租借小說 變陣流動書車

時代變遷令行業式微,當娛樂五花八門、網絡資源唾手可得,租借漫畫不再是許多人的選項。近年,漫畫店主力租借小說,客人也改以成年人為主,不少人山長水遠從上水、天水圍、筲箕灣而來,專程尋覓舊書,「啲客講畀我聽,『我上網睇過,全香港得你依間有租書咋』」。張先生亦會每周兩次駕流動書車到以往有分店的將軍澳,讓熟客能繼續租書。

重建消息一出,不少熟客都擔心自此「無書睇」。自言以往「想咗好耐」不再做下去,卻一直沒有實際行動,這次張先生張太終有了決定——若租金維持不變,預計漫畫店便將於明年三月租約屆滿時結束。

張先生亦會每周兩次駕流動書車到以往有分店的將軍澳,讓熟客能繼續租書。

熟客推動撐落去 藏書大概變廢紙

「最唔捨得就係佢哋咋嘛我」,張太望着正在選書、隔幾日見一次的熟客,有點感觸。「我唔做,佢哋就冇地方咁舒服可以隨便揀書嚟睇⋯⋯最唔捨得就係佢哋嗰班客,係佢哋推動到我哋繼續撐落去。」不過,想到當年搬舖花了一個半月,弄到手腳受傷,雙手至今仍感痛楚,張太說已不想再經歷多一次。「冇辦法啦,有一日書就睇一日囉,我哋有一日咪做一日囉」,張太苦笑。至於店內六七萬本書,若果賣不出,大概便要送往廢紙回收了。

現年六旬的老闆張氏夫婦,九十年代初原在九龍城經營動畫帶出租店,但隨漫畫行業蓬勃,在 1993 年轉型為漫畫店。
報檔夕陽 陳記報社 在彩虹邨由樓梯底開始

步入夕陽的,還有報紙檔。老舊木頭車上一排馬經,牆身煙架放滿香煙,是彩虹邨現時唯一報檔「陳記報社」。現年 70 歲的陳耀民是第二代負責人,父親早在牛池灣村已經營報檔,至 60 年代搬到金碧酒家對開樓梯底,一個 30 多呎的樓梯舖,後來因輪椅無法出入,搬來現時舖位,由陳耀民於 90 年代接手至今。

陳耀民記得,六、七歲便會從牛池灣村跟着父親出來看舖,凌晨五點幫忙疊報紙、收錢,回家吃過飯,就去牛池灣的三山國王廟讀書。小時候從不覺悶,反而覺「好得意」、「好好玩」,有時更會提早起床,凌晨兩、三點跟父親搭「嘩啦嘩啦」出中環拿報紙。後來牛池灣村因興建地鐵站而收地,一家人搬到彩虹邨金漢樓,他難忘家家戶戶「打開門」,「夜晚食完飯個個坐喺冷巷度傾偈」,「有時煲糖水又會𢳂罐過嚟,煲湯又會𢳂罐過去。」

報業盛世 日賣三千報紙馬經

陳耀民說,在報紙行業最興盛時期,一天可以賣近二千份報紙、一千份馬經,下午三點顧客便大排長龍,等買《星島晚報》。 80 年代彩虹邨也很興旺,有多檔生果檔、燒臘檔,一到五點鐘附近寫字樓收工,「個個好似賽跑咁推晒出去馬路(擺檔),車都行唔到」,人潮水泄不通。

「而家無嗰個歌仔唱喇。」當電視 24 小時也有新聞、又有智能手機、社交媒體打殘傳統傳媒,賣報已成夕陽行業。現在報社一日下來,只賣出百多份報紙,也要靠賣飲品甚至「通鼻棒」來幫補生意。記者訪問期間,只有數人來買馬經,附近商戶亦大多落閘,顯得寧靜冷清。陳耀民猶記得,當年「老豆教落千祈唔好放棄,呢個爛棉衲(賣報紙),梗搵到食」,「點知𠵱家搞到真係搵唔到食」,他苦笑。

面對重建,陳耀民不違言:「望佢嗱嗱聲拆,越早越好」,「我哋喺度做咗幾十年,想退休,不過有間舖喺度,叫做消磨吓時間啫」。他仍會「做到拆為止」,但坦言老街坊「唔係走咗就搬晒」,邨內又多了許多新移民和少數族裔,他對彩虹邨已沒有不捨:「你件衫爛就要換,唔通住到做古蹟咩」。這些年來,陳耀民習慣晚上九點睡,凌晨兩點半起身,「就算幾夜瞓都係嗰個時間起身」,他期待清拆後,可以過過「老人生活」,「瞓到自然醒」。

華麗理髮公司  經典黑色飛髮椅

在清拆那刻結業,是不少邨內老舖的想法。步入擁有 60 年歷史的上海理髮店華麗理髮公司,眼前是綠白色格仔地磚、一排黑色飛髮椅,還有印有公司名稱的毛巾和鐵皮風筒,不少均自開店之初沿用至今。現年 77 歲的老闆徐先生,對重建坦言「冇咩好講」:「見步行步啫」,「你睇我年紀幾大,我依家日落西山,都唔需要講其他嗰啲大計啦」,「維持到就維持,維持唔到就 over」。多年做街坊生意,見證熟客遷出、移民,「唔捨得係唔捨得,但係歷史嘅演變,唔到你唔捨得,歷史個演變嘅過程係咁。」

熱巾敷面 修眉剃鬚

與徐老闆同歲的劉師傅,自 11 歲學師,17 歲成為師傅,開過自己的上海理髮舖,六年前過來華麗理髮幫徐老闆手,專責服務男賓。「依啲刀而家冇人識揸㗎喇」,上海理髮師傅會先用熱毛巾替客人敷面,再用剃鬚刀為客人修眉、剃鬚,客人需傾前洗頭。劉師傅說,雖然也想和徐老闆一起做下去,但年紀大了也是時候休息:「等四年(清拆開始)都 81(歲),仲做咩啫」,「唔做喇,做鬼咩,唔通真係做到死呀?」

發興茂昌雜貨 散裝白米 大米桶變小膠兜
發興茂昌雜貨負責的彭先生:「唔做喇,68 歲喇依家都,出年 69 喇。」

發興茂昌雜貨同是 60 年老店,現時負責的彭先生,原在秀茂坪邨經營雜貨舖 30 年,當年因該邨清拆無處落腳,便來彩虹邨的親戚店舖「做住先」,怎知一做就是 20 多年。店內貨品以手寫價錢標示,售賣各式調味料、飲料、罐頭食品,亦存有盛載散裝白米和豆類等的膠箱。彭生說,隨超市出現、消費模式轉變,雜貨舖亦改變了不少,以往店內有十一、二個傳統大米桶,現時亦只餘一個小膠兜,來幫襯的多是中老年人,「後生好多都唔太鍾意嚟呢啲地方買嘢」。彭生嘆,在北上消費和淘寶下,生意平淡,大機會明年年尾便不再經營:「唔做喇,68 歲喇依家都,出年 69 喇。」

金碧酒家 再戰江湖

重建下,當大部分老店打算就此結業,有店舖則表明望繼續經營。主打港式懷舊小菜的金碧酒家,負責人貞姐說,尚未知何時確實清拆、安置賠償方案如何,需待政府說明才能有確實的答覆。「你而家問我呢,我都係做到拆為止囉,但係點知點樣呀,你唔知㗎嘛。」不過,貞姐說着補充,「其實我梗係希望佢重建真係⋯⋯喂彩虹邨第日十幾廿年後都有金碧酒家都得㗎嘛」。即是想新彩虹邨有金碧?「梗係啦,有仔、有女、有細佬㗎嘛」,至於重建期間,可能「休息先囉,再戰江湖」。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院舍調查 2|「封閉式」探訪監察難 女兒屁股潰爛 職員沒察覺 照顧者:活在不安

院舍調查 1|殘疾人士疑誤服蚊怕水後死亡 院舍認涉疏忽 社署發警告未列詳情

院舍調查 3|全港近百間殘疾院舍 八成限「指定地」探訪 五間限每周探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