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是我全部的愛《They Left Us Everything》

舒嫚
·
·
IPFS
·

蓓倫離婚後,帶兒子搬回離父母親湖畔大宅二十分鐘車程的公寓,

就此負責照護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父親十幾年至離世。

緊接著六十三歲的她,又開始每天陪伴九十三歲仰賴氧氣筒幫助呼吸順暢的老母親。

老太太無視身上綁著有如延長線般蜿蜒的長管,

脾氣越發頑固挑剔,才七月就開始為家人準備聖誕禮物。

家中餐桌,客廳沙發茶几堆積郵購目錄,各大賣場百貨公司的促銷DM。

十月蓓倫開車帶老太太去一趟百貨公司購買毛衣,

冗長購物的過程,充滿著疲憊、挫折與沮喪感。

身心俱疲之下,蓓倫覺得只要照顧父母的責任終了,

就能整理出售這棟全家人一同度過無數時光的大宅,拾回自己久違的輕適生活。

蓓倫日日和母親唇槍舌劍,心想如此強悍的老太太起碼能活到一百歲,

她加強鍛鍊心臟更強大,應付母親的毒舌與挑剔。

四個月後老母親竟蒙主寵召,這個變故讓他們兄弟姊妹難以接受。

葬禮結束後,家人討論後決定委託自由文字工作的蓓倫展開整理房屋的大工程,

先拍賣值錢的家俱器皿,賣不掉的物品分類後,

兄弟姊妹抽籤分掉,賣掉大宅的錢也是四人均分。

她的父母於一九五二年以六萬美金買下這湖畔大宅,今日的房價已翻漲幾十倍。

站在滿室雜亂的物件中,蓓倫想什麼樣的人,

會想要買一棟「沒有暖氣、以煤渣塊做地基、面對著迎面吹來的強勁風勢,

以及挑高天花板、二十三個房間和八十四扇漏風窗戶的農舍?」

父親的金屬助行器和母親的氧氣管,是近年生活的痕跡,

堆積著的一盒盒殘缺破舊的萬聖節面具和聖誕燈飾,則是來自童年的線索。

雕花的中國箱子是父母年輕時在遠東生活的證據。

十八世紀的燭台則是蘇格蘭祖先留下的紀念。

她讀著抽屜裡許多久未翻閱的紙張文件,家族照片,意外讓人掉入回憶漩渦。

那個生命末期顛三倒四終至無法言語的父親,曾是那樣堅毅,勤儉又自律的人,

而對自己彷彿百般挑剔的母親,曾是那樣為了與父親相守,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乘船數月、橫渡大洋,

好幾次還帶著襁褓中的孩子,並且樂於幫助所有需要的人。

時間倒回到一九四零年代,紐約的上班女郎愛上一個英國海軍軍官,

連對方的名字都還會寫錯的情況下,就在十天內閃電結婚。

這位戰爭新娘因為丈夫派遣地點的改變,曾經遠赴香港和新加坡生活,

後來又因局勢的緊張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回到美國。

寧可讓自己身上被氧氣管纏成一團,也不願意放棄在家中自由走動的老太太,

和那位只因覺得走路比較健康,寧願捨棄優雅打扮與轎車,穿著巨大厚重的白色大衣,

以北極熊之姿奮力冒著大雪來參加女兒學校的聖誕派對的年輕母親,一直都是同一個人。

只是年輕母親的身後不是氧氣管,而是一條長長的黃色繩子,綁著兩個搖搖晃晃的小兒子,

彷彿「像在風雪中抓住曬衣繩免得迷路的小農夫。」

原來,在死亡將母女分離之前,自己就先把母親推得遠遠的了。

現在,有好多問題想要問母親,卻再也得不到答案了。

蓓倫原先預訂花六週就能整理好大宅,

最後卻花了十六個月又兩年(十六個月整理、兩年寫書)才完成的,

一場母女之間,人與家屋之間漫長的告別式。

因為,有一種愛,注定要和你的人生背道而馳。

你越成熟堅強,就越不想放手;你越懂得不捨,就越沒有機會把握。

這已是我全部的愛《They Left Us Everything》

作者:蓓倫‧詹森

原文作者:Plum Johnson

譯者:王淑玫

出版社:立京文化

出版日期:2017/04/27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舒嫚對生活隨意就好。相信承諾;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舒嫚愛讀書2
107 篇作品

七時吉祥( 上、下 )

舒嫚愛看戲《2》
1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