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帶給你的進步or退步?

Flora異想
·
·
IPFS
·
其實生命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發生。我們會因不想有變動,就讓自己停留在舒適圈裡,不想前進,因為害怕改變帶來的變動,是自己無法接招的,這也是一種習慣使然

習慣的養成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有人說連續21天就能養成一個習慣,可見習慣養成是需要時間的背景。一個好習慣會讓人進步,生活也較規律,甚至能贏得好人緣,而壞習慣影響層面可能更大,生活方面可能一團糟,人際關係上也都會受到影響,可見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然而我要說的是一種慣性的習慣,那是一種下意識的模式或說是無經思考而直接表現出來的反應。

那天在網路上看到天下雜誌轉載Cheers雜誌的文章裡寫著跟習慣相關的文,我也將部分擷取下來參考,也能更多了解習慣的定義跟改變的方向。

擷取自Cheers雜誌
所謂「習慣」可以解釋為:起初刻意而為,過一段時間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每天都在做的行為

記得有一回,星期六上午出門上班,途中會經過一處圓環,圓環旁一邊是火車站,另一邊分別有兩條路,一條可以通往公司,另一條則是可以回家的路。平時下班會順便載同事前往火車站搭車,然後再順著圓環往回家的路騎去。這天,我一樣沿著圓環要去上班,騎著騎著才發現,我竟然是繞往回家的方向而不是公司。我趕緊找個可以迴轉的地方繞回上班的路,這是因為“習慣”。當走在這條路上的時候,大腦自然而然就和回家這件事相連結,在那個情況下,我是完全沒有經過大腦的思考,直覺就往回家的路走。還好及時發現,否則直接回家可就被記曠職啦!🤣

還有一次也是類似的情況,有要事趕著去辦,辦事的位置是在每天去上班會經過的路上,那時心思不知飄哪裡去,竟然直接往公司的方向騎,儼然一副很想上班的樣子,若我的老闆知道,應該會很開心吧,員工心心念念的都是工作😂😂😂

門前的天空
擷取自Cheers雜誌
「我們這輩子所做所為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之總和,」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過去美國杜克大學的論文發現,人們日常的活動有超過40%是習慣使然,而非來自決定。

因為在診所工作,醫師看診前有,一些前置工作需要我們協助患者。當患者坐上診療椅,我們會將圍兜圍上並準備好器械,接著請患者漱口,隨即抽一張面紙給病患。這是每一位患者坐上之後,我們必做的動作,因為很習慣了,所以在做這些事都非常快速順手。記得有好幾次了,我把器械準備好,圍兜圍好,也請患者漱口,我明明看著患者已經抽了一張面紙,然而我下意識還是又抽了一張給他.....這是沒有思考做出來的動作。

即便我眼睛看到了,卻沒有停下要抽面紙的手。我說的習慣就是這一種,往往因為太熟悉,不假思索地就表現出來,這樣的我,漸漸發現,好像有很多時候是不用腦子思考做事,只因為“太習慣”。

文中有提到,我們的習慣無所不在,前面的例子就可證明我們生活裡的每個環節都跟習慣有關!😂😂

美國暢銷書《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面將生活面向分為「生理」、「社會情感」、「靈性」和「心智」4大種類。

擷取自Cheers雜誌
舉凡吃、喝、運動、睡眠等習慣,屬於「生理」;「社會情感」包含各種建立內在安全感的社交行為;「靈性」則強調走入大自然、冥想、聽音樂、服務社會等追求靈性成長的行為;最後在「心智」一類,則包括學習、閱讀、寫作、教學等。

習慣之廣泛可見一斑,其中閱讀寫作也是其一。

我認真想著,其實生命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發生。我們會因不想有變動,就讓自己停留在舒適圈裡,不想前進,因為害怕改變帶來的變動,是自己無法接招的,這也是一種習慣使然。但這樣的習慣對我們毫無幫助,只會讓我們裹足不前。

它會限制我們的思維,也影響著我們的思考模式,使我們對於未來,沒有衝勁,也沒有任何動力。曾幾何時我也是屬於這種慣性習慣的人,直到發現這樣過日子實在很浪費生命,才想著改變。

擷取自Cheers雜誌
當中包括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籍、走出舒適圈挑戰未知、常態性運動、回饋社會、保持讓競爭成為成長動力的熱情,和走進大自然慢活等6個習慣。

如何將我們的習慣重置,成為更好的自己呢?以上提到六種習慣可以參考


下意識的習慣有好有壞,但若一直依循這樣的模式,沒有給予刺激或變化,只會讓大腦停止思考,甚而萎縮,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找驚喜找亮點,例如偶爾用左手寫寫字,或試著走平時沒有走過的路上班,都是一種刺激腦部的方式,我們的頭腦才能活絡,也能永保年輕。

不論是養成一種新的習慣也好,或是改變阻礙成長的習慣也好,只要願意開始就是改變的起點。

在人生的道路上,若沒思考太多,通常就會讓自己走在過往的模式裡,這樣的習慣就像是得了病似的,非得面對它,醫治它才有痊癒的機會。若心意常常更新而變化,相信生活會更有興味的~

蒜香藤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Flora異想喜歡閱讀,喜歡隨寫,期待免於汲汲營營,只想記錄50+的人生,為自己多留一些色彩。文字或許平凡,但在於分享生活、觀點,並能盡情享受在當下,是我想追求的優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觀劇

雜記兩則

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