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港參戰紀錄

PY
·
·
IPFS
·

 是有多老?

   我不敢說自己跑很多音樂祭。最早開始去音樂祭是2016年的大港開唱,以前不去任何演唱會只聽錄音室作品的我被舞台神殿所震撼。(尤其是看到2016濁水溪公社的現場,直到我後來看濁團早期的紀錄片覺得2016也只是小清新)開始跟朋友間歇性地去各大音樂祭,一一列舉也沒什麼意義。總之去音樂祭變成南下的良好藉口。

2017年大港開唱旺福在南霸天舞台

一點點看法  

    在我參與過的音樂祭中,高雄是相當適合的場域,除了空間夠大之外,路面的平整、交通的往返便利性外,在地人對於展演活動的支持也相當重要。大港開唱期間,駁二藝術特區周圍有相當多的在地攤商形成小型的飲食網絡,這樣各類型因活動展演而聚集的攤商、周邊店面長期累積的效應對比最近一屆換場地的覺醒、躲在山邊的虎山音樂祭等,所造成的效應是有所不同的。我認為大港比較類似進香團繞境活動,每年在差不多的時間舉行,觀眾與商家都可以預期明年同一時段可以再次回流。台灣各地地方音樂祭近年一個個舉辦,能有足夠規模經濟的應該還是只有大港辦得到。

多元展演的舞台

   我最欣賞大港開唱的地方不是在支持台獨、婚姻平權、環境議題方面。而是在於大港開唱一直致力於創造多元的展演表現,不論是大雄丸、電影院、議題講座、相聲等等看似不太會出現音樂祭的展演形式,都是呈現多元價值的展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藍寶石舞台有陳錫煌老先生的表演,記得那時候外面下著大雨,一大堆人放棄其他愛團擠到最小的藍寶石舞台,演出後陳錫煌感動的說自己沒想到有那麼多年輕人來看他的表演。跨境的演出相當程度開拓了搖滾樂迷對台灣其他事務的興趣。

最黑暗的一年?   

    今年很多人說是台灣獨立音樂圈最黑暗的一年,9月11號大港在臉書發布明年停辦、9月22日WAKE UP 覺醒音樂祭的主辦方覺醒藝術也在臉書公布已向法院聲請破產、23日開始有新聞表示政府考慮不補助包含髒話、政治傾向等。各路人士有的擁護創作自由,有的批評政府補助台獨音樂。

    台灣音樂季門票完全是便宜又大碗的代表,隨便看國外音樂祭動輒萬把塊的價格相比,市場又小的台灣辦音樂祭就是在燃燒賣方的錢包,能夠堅持多屆實屬不易,在少子化的未來挑戰會越來越嚴峻。大港及覺醒的停辦當然是大家所不樂見的;但台灣還有許多相當值得參予的音樂祭,在等待大港復活的時候,也關注其他值得關注的音樂祭吧,唯有樂迷參與,台灣的音樂才有可能更多元的火花。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PY台灣/博物館工作者/關心台灣文化/喜愛金屬樂/喜歡嘗試新事物/喜歡討論爭議性話題 在這個分享各種一團亂的心得跟經驗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