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活動│直接面對需要勇氣

蔚藍天空
·
(修改过)
·
IPFS
·

關於焦慮這樣的情緒,從很小就感受到了,青少年時期更甚,出社會後進入職場甚至惡化成憂鬱症狀。這一連串的過程很難短短說完,但是先來說後來花十多年慢慢的探索和療癒過程。


不懂何處來的焦慮

似乎是種制約。怕結果、怕犯錯、怕在團隊中被取笑…人生因此活得很保守,只要有工作收入穩定,有些時間拿來作自己喜歡的事,似乎就滿足了。但內心依然不容易「滿足」,甚至不知道生活意義為何,那些焦慮依然纏著自己,找不出那兒來的這些情緒,後來逐漸食不知味無法入眠,一周裡睡不足四小時,甚至忘了有沒有進食,每天起床工作前,總是滿滿無望倦怠,站在路口等過馬路甚至想在紅燈時衝向來車。

我知道自己病了,但點醒我的是當時的同學兼同事,他的症狀似乎比我嚴重,一次的官能失控讓他發生車禍,之後他感覺我似乎也如此才跟我討論。

驚覺之後,開始改變生活,要讓自己無慮的睡著是優先順序,不想借助藥物於是就喝了些酒,其實酒量不好的我,很快就醉倒,有不少回都是小虎和Jerry整夜守著我。即便逐漸恢復,也不需藉助酒精或藥物入眠,焦慮還是如同魅影纏身,一年後的一次重症入院,才真正讓我幡然醒悟。

「你可能會死的。」醫生嚴正的警告我。那時不知哪來的求生慾,我還有好多事情想做還沒完成,現在走了多不划算。從連下床都沒有氣力的時刻,到慢慢可以行動,然後出院花了半個月,後續調養一個月,醫生才點頭說:「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了。」那時仿若新生,歷經一回只有滿滿的感激,哪來的焦慮。


誠實面對憂鬱和焦慮的問題

之後機緣進入劇場工作,從幕後一直站到台前。要站上舞台是需要準備的,所以參加不少訓練或工作坊。第一回通過甄選,完全素人的我就餐宇了該劇組為期三個月的訓練課程。從古典舞到現代舞,肢體開發也不只舞蹈,還有表演類型和實作模擬,包含接觸即興。

就在最後一部分課程,大家在足夠熱身與心態夠放鬆與學員夠互信之下,學員被分成內外兩圈,內圈學員閉眼隨著音樂動作,外圈學員則對於面前內圈學員做觀察,並講出該員呈現出的肢體與姿態的感受。

觀察我的學員講出對我的觀察,「一直都感受到焦慮和悲傷,一直掙扎要跑出去,我想跟你說,其實不需要這樣…」那時候我內心確實受到極大震撼(正確來說是我第一次在劇場裡痛哭落淚),原來藏在心底的諸多情緒,竟然能夠在不刻意的狀態下被肢體釋放,可見日常的肢體動作確實也釋放諸多訊息,或許別人也觀察出來,自己可刻意隱藏不想面對,但卻藉著其他形式流露出來,那麼為何不學著面對呢?

有了這層領悟後,逐漸的接受焦慮甚至憂鬱的問題,發現他們原本帶給我的困擾似乎日漸減少,在準備每一個角色時,換上該角色的身分幾乎像是過了另一個人生,這些角色和我生命有甚麼程度的連結,同時也審視自己更了解並接受自己。

投入戲劇工作完全是意外,但沒想到收穫卻更是意外,正當家人或親友無法理解,而質問著,為何收入工作穩定的人還要再多一份工作,然後再把健康搞壞值得嗎? 但是,我依然照著自己想法走,因為這些學習和表演的過程,竟然慢慢地治癒了我,逐漸找到一股緩慢上升的自信和相信人生美好的源泉。

回想十五歲那年,寫了一封遺書,交代了許多事,並要兩位同學幫我簽名見證。現在看來,當年的兩位同學肯定是嚇壞了。而我也想過人生活40就好,但隨著時間逐漸經歷,跨過40總覺得自己多活了一天,我的偶像張國榮40歲離開,當年幫我簽遺書的其中一位同學,也在盛年時告別人世,而我還在,必然還有些事未完成。


再度面對

劇場工作七年後,也陷入一種低潮循環(是異常低潮),懷疑自己無法再詮釋任何角色,提不起演出興致和上台自信,創作更是呈現空白。有前幾回的經驗,於此時就只能先放下焦慮,換個環境換個思維。利用在劇場工作的經歷,順利地再去念書。這個學系有「創意」兩個字,學習內容果然毫無限制,加上同學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很有趣的是13個同學裡只有一位真正需要這張文憑(但她其實也沒那麼需要,只是當時還在某學校任教)。所以,大家敞開心的討論研究,可以在咖啡館上課,也可以在某個港邊小漁村寫生,甚至全班出動去接案子拍微電影。這一回嘗試了更多不同的創作形式,當然很順便的擺脫焦慮。

正待畢業後準備回劇場再展身手時,連續兩位摯友選擇離世,再度成為打擊,沒能及早發現和阻攔,內心陷入無比懊惱自責,於是那些憂鬱觸手在度纏上自己,這一回似乎更有信心可以自己面對。簡單化幾乎隱居的生活,是從這個階段開始的,也只有自己能創造一個心靈空間,在其中與自己對話,簡單說是冥想也可以,但我確是從過往舞台上的表演經歷得到靈感。在舞台上雖然情緒心思都必須投入角色,但不能完全投入,很容易失控,必須保持相當的理性才能使演出順暢完成,於是通常內心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演出角色的情緒狀態,另一是還有一個理性的我審視自己演出的狀態,感覺自己彷彿分離,一個在舞台上,另一個在不遠處看著自己。這樣的對話每兩三日就一回,逐漸說服自己放下糾結。

另一個轉換心情的方式就是持續創作,挑戰自己。這時的我選擇寫小說,而且是最不熟悉的長篇小說。既然寫過劇本,想來應該不難,可真正實行後還真是難呀! 不過寫小說還真為自己創造一個讓情緒氾濫和發洩的環境,逐漸寫就逐漸明朗,那些糾結就留在文字中吧(雖然只寫了一半,另一半都沒想在動筆),於是2017年,應指導教授的邀請,以一場長途旅行來紀念自己可以出關。


打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壯

目前不能說不會焦慮,但是學會面對和這些情緒共處,不停的創作是支撐,是紀錄也是出口。2018年選擇離開上班時多年的地方,一來是公司因為業績下滑面臨瘦身改組,二來是因此公司內有人因此勾心鬥角,局面已然打破某種平衡甚至顯得難堪,於是自己毅然提出裸辭,不想被這些煩心的狀況纏上,寧願保住一個清淨自在的生活,也不想在那些風波之中,讓自己持續揹著負面情緒。確實在轉換生活跑道後,更加單純的生活,焦慮也減少了非常多,只有偶爾趕case會急躁焦慮,但那是好的焦慮,會激發創造力的那種焦慮。

所有的歷程走過來,真的滿懷感謝,在那些幾乎自認為難以逆轉的時刻裡,總有事件適時讓我轉移注意力或環境,繼而讓我生存下去。學會誠實面對是第一步,學著和自己對話是第二,但最重要的是個人要有意願走出情緒桎梏不自艾,放開自己去探索,一個目標一種興趣都好,投注熱情和心力,就會發現人生哪來那麼多時間焦慮,心會更溫柔更堅強。回顧這些經歷,只能說「打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壯」。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