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出版書籍考量的是銷售還是社會責任?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現在已經不是只有專家才能出書的時代,選書似乎更有難度?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猜很多人會說是前者,也有些人會說兩者皆是,但如果以現實面來考量,「銷售」確實是首要,而「社會責任」則是一個理想的狀態,但不是必要。

大家或許會以為我把所有看的每本書都寫成心得,其實不然,通常沒有寫出來的書要不是寫得太好而不知道要如何推薦,不然就是覺得寫得不好或是不認同書中的觀念,但基於不擋人財路的原則,對於書籍的批判只存在於私底下而不適合公開討論。

有時候我會思考,當我們認為別人的「三觀」不正確,那到底「正確」又是什麼呢?我們認為別人「不應該」那麼想,但別人真的「不能」如是想嗎?而我們心中覺得可能會造成誤導社會大眾的觀念,就真的不能成為出版品嗎?事實上在現今出版自由的時代,只要有錢就能把自己的思想化為文字再進行出版,而出版社有時候的考量也傾向於找在網路上擁有一定聲量的作者,因為擁有越大的聲量就代表有越多人認同這樣的價值觀,而出版社也想賭賭看追蹤數(或訂閱數)能換成實體購買書籍的比例高不高,而通常做如此決策的結果都不會太差,總比找一個很有理念及文筆但沒沒無名的人好太多,於是所謂的「教育意義」及「社會責任」便自然被擱在後頭了。

出版社是營利事業,當然需要出版能賣錢的書籍,而書本身也不一定要討好所有的讀者及符合所有人的價值觀(當然越接近普世價值的受眾會比較多),因此我們也時常會聽到許多人對於某些書籍的批評,有時候單純是因個人喜好而有所不同,有時候反而是負面評價太多而意外讓作者聲名大噪,一併也提高了書籍的銷售量,所以「負面行銷」對出版社而言是全然不好的嗎?其實也不見得,但通常以長久經營的角度來看,或許不會是最佳的經營模式。

有時候會忍不住感嘆有些深具教育意義的書籍似乎跟暢銷書沾不上邊,反而是個人魅力掛帥(或擅長行銷)但內容與教育背道而馳的作品讓出版社賺得荷包滿滿,這當然是讀者們的選擇,沒有對錯可言,但我期待更多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多加思考,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只有專家才能出書的時代,偶爾動動腦挑戰一下作者的觀點也很不賴。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中國滲透:揭開中共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隱形攻勢

校園人際議題-到底是「送」、「交換」還是「討」?

超有趣的找一找魚類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