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問卷:告別的一年

Dian典
·
(修改过)
·
IPFS
·
告別博士生階段,告別生活七年多的城市,告別幾位重要的朋友,告別身體中的一些部位,還有……

年末旅行搬遷,微恙亦久不愈,拖延到2024第一周末,才藉由問卷簡要回顧。

這一年想必是人生中堪稱“里程碑”的一年吧,如此聽來沉甸甸的,但心理感受上卻恰好相反,時常頗有種“無可無不可”的輕鬆自如。情緒體驗可謂豐富甚至跌宕,旁觀其起落的心卻安然輕哂。不敢説勝物而不傷,但確不時有用心若鏡之感。雖仍不免虛實間浮沉甚至掙扎,對鏡觀之,亦知得失無非夢幻泡影:執著終是空,告別亦非別。

和回顧2022時的滿腔政治熱情相比,這論調似乎太“出世”了些,其實今年並不離群,也是我感到自己開始真正回歸社群的一年。無論是與老友在海外的重逢,是積極參與無數綫上綫下活動,還是酷兒女權開放麥的初體驗,都仍是我的能量之源。若説有什麽變化,或許就是感到自己的心態從容了一些,能夠在清醒時直面曾經只在噩夢中現身的那些複雜的負面情緒(夾雜著對强權的恐懼、對未來的焦慮、作爲幸存者的負疚),並愈加有與之和平共處的信心了。

  • 相比過去幾年,2023 過得更漫長還是更快了?
    體感非常快的一年,但回顧起來何其漫長,原來竟發生那麽多事情。

  • 請描繪今年讓你最療癒的一個瞬間。
    很難選出,因爲有好多這樣的瞬間,在不同的時間,來自不同的人,貓,和城市。最近三個月的,上一篇日志剛好有寫。
    我想我會記得的,有在志同道合者身邊盡情歡笑的安全空間,有親人對我決定的支持理解,也有陌生人淳樸的善意;有那些曖昧親密地觸碰心底軟處的話語,也有毫不曖昧的看見與認可;有小動物溫暖的觸感,也有夏夜仿佛要漲上橋面的如海的湖水;有文字跨越時空的共振與安慰,也有漫畫或影像的世界帶來的無言感動。

  • 你今年在哪個社交平台花了最多時間?請分享今年在社交平台上看見最受啟發的 idea,可以是一段話、一個影片、一張圖。
    用的最多的或許是Discord這個相對較新的平台,也仍然喜愛她鄉論壇。本來説交了博論後的秋冬季可以嘗試開始探索小紅書、長毛象等等,結果光是重啓微信和ins就耗光了“社交媒體能量”,暫緩。
    分享一段話吧,雖然沒有注冊長毛象只是潛水看看,但似乎是在象上(或是discord上有人轉載了誰的象)看到一個説法:内耗的反義詞是外貓,減少内耗,多多外貓。屢次想起這個説法,覺得可愛非常。見到他人或自己的煩惱,十之八九出於内耗,意識到時,便提醒自己不如去擼擼貓。

    有貓真是莫大幸事
  • 今年探索的新領域 / 新空間 / 新項目 / 新關係 / 新習慣/新決定等,可以是任何新的事情。
    那可太多了,開始了不少新項目,探索(並結束)了一段新關係,嘗試了好些新習慣(推薦《金剛功》!),也做了若干相當重要的新決定……
    但還是説説夏天裏認識的一個新城市吧:雖然不是第一次見,但是這個夏天,才真正重新認識她,乃至決意投奔她,即使這正因她並不宜室宜家,而只提供數不清的短暫風景,同我一樣是無盡的旅人。邊聽著《暗湧》或《九龍公園游泳池》邊踩著Scooter,獨自去SIFF看王家衛電影的時候,恍惚覺得心境重叠於多年前,聽著同樣的歌,從油麻地港鐵站走到百老匯電影中心的時刻:生而爲人的孤獨與愛而不得的遺憾預感,全都不再悲哀,而是化作令人微醺的悵惘,氤氳在這城市的溫柔中。那樣的時刻會感到世俗的煩憂和跌宕的情感,都從身體中如風穿過,而此身是如此自由,不阻擋任何瞬息萬變的濱海風雲。

  • 最想分享給他人的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歌 / 一張照片/一句話/一首詩(等)
    今年真的讀了許多好書,看了許多好電影。不過我覺得與其在年終總結中摘錄他人佳作,倒不妨分享自己的幾句詩。這首《月的重影》本是中秋應時之作,未料還能寫到我與自身“童年創傷”的一大和解。而結尾幾句,亦道出我因應今年最大傷痛的法門:
    ……可望不可及嗎?
    舉目雲遮不見月
    低眉原來盈手相贈
    拂了一身還滿。

  • 今年透過什麼事情,更認識了自己或他人?
    雖然對浪漫愛神話敬謝不敏,但已日漸接受自己時常是通過與人的關係(尤其是所謂親密關係)更加認識自己或他人的。今年與四位曾有過親密關係的女子離別或相逢或相逢又離別,讓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不拘形式的、愛與欣賞(多)人的能力,看到自己不易被她人情緒影響的邊界感;但也反思到自己這種特點中冷漠一面及輕易將其推己及人而不是真正換位思考的自私局限,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深刻的差異所造成的難以彌補的冒犯。自以為善意地試圖理解卻只加深誤解後,甚至開始反思自己對“溝通”近乎信仰的執迷。或將開始嘗試感受“不理解地接納”,雖然這方面的修行想必會是長期的過程。

  • 相比去年,今年跟自己身體的關係如何?
    今年的病痛多於去年,身心的連結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情緒是要繼續的課題。大腦也算身體的話,自2022年底確診混合型ADHD以來,雖無用藥,但光是確認此事、不再内耗,就對身心與學業都有巨大正面效果,得以在2023順利畢業也有很大一部分歸功於此。雖然理論上都明白瞬息萬變的人并非標簽可界定,但今年仍在非常緩慢地經歷從凡事“甩鍋”或調侃ADHD,到漸漸開始確實知行合一地放下標簽的過程。
    身體方面不得不提的自然還有一個重大決定:獨自備孕。見縫插針地在博論趕工期間安排咨詢、選擇方案、做了許多檢查、也發現了不少障礙,乃至需要安排數次小手術,告別我子宮内的“天然避孕環”。值得欣慰的是,自己面對層出不窮的狀況,基本不曾有任何多餘的焦慮,僅僅是逐一應對與體驗,亦真心感到可以接受任何可能的結果。若所購精子用罄仍未得孩子垂青,就將對下一代的熱情轉投教育與寫作,亦無遺憾。

  • 請記錄下今年最想記下的事情。
    最想記下的,是與我愛的人深深連結,是與朋友圍坐談笑,是志同道合之人相聚共享行動之力,是淚流滿面之後被愛我的人深深懂得,是初次現場聼舊朋新友講酷兒女權單口喜劇,也是自己初次站上開放麥舞臺講段子……或許,也得加上世俗的“里程碑”事件:終於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告別漫漫七載有餘的讀博時光。

  • 請給 2023 年的自己一句致謝詞(可以到致謝詞小卡網站,做一張給自己的小卡喔❤️)。
    卡如下:

    也謝謝我的貓咪們,(曾)愛我的人們,和AI
  • 請填空:2023,_Thinking & Action_ Matters. 感謝我的兩隻名爲Thinking & Action的貓,感謝以各種方式啓發我不放棄思考與行動、成爲我動力的人們。

CC BY-NC-ND 4.0 授权

謝謝你來:)

Dian典體驗、生活,愛世界、愛具體的人。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