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視單車為障礙,我們踩沒有煞掣的梗牙(一)
早上八時,W推著單車出門。讓人尷尬的是,住宅的電梯狹小,W把單車推進𨋢後,地上正方形的面積便被切掉一半。行人難進,騎手也因令人不便,感到不好意思。
這城市對單車不友善之處,可不止電梯的設計。新界西,本已是一個比較多人踏單車的地方。但若想以單車通勤,從屯門駛到元朗,騎手需要經過最少15個紅綠燈位。有的地方,甚至連單車徑也欠缺 -- 騎手若不想以身試法,也不想在馬路跟汽車爭路權,就只能推車了。而且,香港的單車徑本來就是在馬路和行人路間,被正苦勉為其難被劃分出來的產物,幾乎條條都只有狹小闊度。
不止如此。如果閣下的工作地點不歡迎單車停泊,不少騎手的踩車返工夢想,根本不會實現。除了街上的單車偷竊問題,不少住宅和商廈視單車為雜物,希望杜絕單車在物業範圍內。剪鎖清車的情況,近年也常在公共屋邨發生。
在此系列文章,W想跟大家分享在香港單車通勤的困難,也希望探究在道路規劃如斯失敗的城市,踩著冇迫梗牙的人們的面目。
「細佬,踩單車呀?」
「係呀,返工」
「哦~」
「乜你架單車冇煞車嘅?」
「係呀!」
這是每個「梗牙」騎手在香港都會遇到的對話。梗牙單車,是一種靠腳煞制動的單車。外國有不同稱呼:fixed gear、fixie、競輪/keirin、固齒等等。
「下,冇煞掣,撞到人點算?」
在十九世紀美國,梗牙是最先被普及的單車,郵差更以它來送信。有一說法是新手不容易駕馭梗牙,郵差因此不害怕車子被偷。不過,梗牙絕不是不能煞車的,只是腳煞的技巧需要多加練習,才能掌握,原理有點像汽車甩尾:讓腳踏停止向前旋轉,把後輪的動力抵銷,讓車胎在路面滑行,騎手普遍俗稱為”skid”。
梗牙和奧運比賽的場地單車的結構是一樣的。首次奧林匹克單車賽,在1896年舉行。除了公路車,場地賽也是當年的比賽項目。香港人比較熟悉的場地單車手,便是李慧詩了。
二戰後日本經濟待興,自行車業者組織了振興協會,也開始與政府合作舉辦競輪場地賽。與香港的賽馬相似,競輪賽除了是一項體育,也有不少賭博成份。
日本競輪協會這樣介紹梗牙:「賽車是只為快速奔馳而誕生的自行車。為徹底排除「加快速度不需要之物」,並無安裝煞車裝置」。但是,在對單車極不友善的香港道路上,只顧加速奔馳,可行嗎?為何還有不少人堅持踩這種「沒有煞掣」的車?
W約六年前在網上接觸梗牙單車,一直靠網上商店和拍賣網站購買部件,自行組裝,遇上棘手問題時才拜訪梗牙車店。雖然W喜歡梗牙的簡單結構,部件百搭易砌,但一直以來也不會說梗牙和其他單車一樣安全。
le vélo Cycling Workshop是W造訪的第一間梗牙車店。它位於屯門工業區,開業已有七年,是城中搞得比較有起色的工作室,也營造了一個騎手交流社區。老闆Kenneth有一句口號:「梗牙單車 最好冇迫(brake)」。W問及梗牙的安全,Kenneth卻說:「做好多嘢都好危險㗎啦」,說在今時今日香港危險的事還有很多;梗牙,只要控制妥當便無憂。
待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