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只有思念:談《梅艷芳》導演版與舊時香港

寂然
·
(修改过)
·
IPFS
·
她在2003年堅持要為鼓勵的抗疫醫護人員而推動演藝界合力舉辦籌款演唱會,如今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比當年嚴重得多,但世上已無梅艷芳,再次看到她的義舉,自然令人倍感唏噓。


《梅艷芳》在戲院公演時,我沒有太大的動力入場觀看。農曆新年期間,Disney+推出一部五集的電視劇版本,據說加入大量戲院版沒有出現的劇情,稱為“導演版”,我是這個串流平台的訂戶,既然這麼方便,當然一看無妨。

一如之前預料,對我這種老派影迷來說,由其他人來扮演熟悉的大明星,總有格格不入之感。儘管飾演梅艷芳的王丹妮和飾演張國榮的劉俊謙都氣質獨特傾力演出,但原來梅與張眼角眉梢的歷練與滄桑都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當兩人開口唱歌時,反差更加巨大。

當然,這是一部傳記電影而不是模仿比賽,主角像不像傳主不應該是判斷好壞的唯一標準。但我這一輩港澳觀眾看這電影時,很自然就會把劇情跟現實的認知作比較,例如戲中只提梅艷芳與梅愛芳的姊妹情,卻完全沒有出現她們“著名的”母親與兄長。觀眾會看到兩姊妹自幼就在荔園賣唱,但編導完全不交代這段堪坷童年的成因。梅艷芳除了是一代歌后,其實也是香港流行交化全盛時期舉足輕重的女演員,但這部傳記只著墨於她跟張國榮拍《胭脂扣》的經過,卻不提她跟成龍、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合作所創下的佳績,其實她戲路之廣、變化之多至今也無人能出其右,少了這一面的描述,當然令人既失望又難以理解。又例如轟動一時的“夜店掌摑事件”,由於對梅的事業與人生都影響重大,所以劇情中不得不提,但可能內情異常複雜又相當敏感,戲中的交代就顯得不盡不實,觀眾完全無法理解一場小風波為何要逼得一代巨星要避走泰國半年之久。對於這種情況,年紀大的觀眾可以憑記憶拼湊出當日的來龍去脈,但新一代的觀眾就很大機會看得一頭霧水。其實影片在許多情節上都有交代不清的問題,如果不是拍攝認真、包裝華麗,劇本上的各種毛病便會顯露無遺。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部梅艷芳的傳記電影不能拍攝她關心社會的全部情況,也對她培育下一代,特別是後期仗義提攜悉心栽培的唯一女弟子隻字不提,儘管大家都明白當中涉及的敏感議題與市場考量,但梅艷芳之所以在同代明星中成為傳奇,廣受同行與大眾尊重,其江湖俠義與無私助人的一面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拍不出這一面的梅艷芳,作為傳記電影的意義自然大打折扣。但另一方面,編導刻意描寫梅跟日本男星的戀情,而且全面美化這位真有其人的男友,與所有觀眾的記憶都有嚴重差異。這種集合自我審查與塗脂抹粉於一身的創作取態,其實是令人看得相當難受。當創作人處理公眾人物時都要處處妥協,無形中是不是也想引導觀眾與他們一起修改記憶、扭曲歷史?

這齣戲的毛病固然多不勝數,但卻吸引了很多觀眾,看電視劇的時候,我的確也被不少場面觸動,例如她在新秀歌唱大賽唱《風的季節》一鳴驚人,首次在錄音室唱《心債》技驚四座,相信與我年紀差不多的觀眾看著那些畫面,聽到那些音樂響起,馬上就會勾起陣陣回憶,那是現實的經驗掩蓋了影片的不足,感情上為作品加了分。又例如她在2003年堅持要為鼓勵抗疫醫護人員而推動演藝界合力舉辦籌款演唱會,如今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比當年嚴重得多,但世上已無梅艷芳,再次看到她的義舉,自然令人倍感唏噓。然後觀眾就會看到梅艷芳身患重病卻決定開演唱會,堅持在舞台上與歌迷告別的畫面,這些情境當然是動人的,但動人是源於真實事件本身,並不是影片處理得特別高明。許多觀眾因某些場面而落淚,相信當中很多眼淚是因為思念故人或者緬懷舊時香港而流的,不是因為編導處理得份外感人。


看完五集電視劇,我明白製作人是希望喚醒大家對當年香港的情懷,事實上他們亦因為梅艷芳這個題材而得到票房與收視的成功。王丹妮作為一名新演員,其演出水準也值得肯定。但除此之外,這部電影既不能忠實反映傳主的一生,劇情又如流水帳,似是把一些昔日的娛樂新聞串連起來而拍了一齣電影。觀眾從中只能見到大家以前在報章雜誌也略知一二的梅艷芳,卻無法透過這部作品看到她的情感世界、她的行事作風、她不為人知的內心想法。

回想起來,梅艷芳的出道至病逝與香港由飛黃騰達到邁向衰敗時間上恰巧重疊,她的出現令大家看到那時候的香港機會處處,像她這樣的窮歌女也可以憑著個人才華與努力一夜成名改寫人生。她的百變形象集合當時歐美與日本流行文化於一身,誇張之處令人側目,但那時候的社會氛圍正正需要把慾望與情感都推到極致,香港與香港的明星都光芒四射,受人矚目(而且完全不會被人批評抄襲或跟風)。她對弱勢的關懷,對政治事件的關注,除了本身性格使然,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仍然容許公眾人物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意見(而不是處處有禁區與禁忌),梅本身雖然讀書不多,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總是緊貼大眾,為小市民打氣與抱不平,不畏強權,堅持己見,而且又是個行動派,出錢出力站在最前,絕對不會只說不做。儘管很難說明是當時香港的自由社會造就了她,抑或她的個人魅力為香港流行文化開創了一段輝煌的歷程,但自從她離世之後,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從2022年回望2003年之前那個仍然有梅艷芳與張國榮的香港,怎能不感到悲傷。這種分水嶺式的轉變相信是很多同代人真切的感受,但《梅艷芳》卻無法(也許亦無意)將之呈現出來,在這樣明顯的不足之下,這部作品越受歡迎,卻越令我為梅艷芳感到可惜。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寂然寂然,在澳門生活的文字工作者,結集出版的作品包括小說集《有發生過》、《月黑風高》、《撫摸》、《救命》,散文集《青春殘酷物語》、《閱讀,無以名狀》等。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前輩

地獄的另一面

打破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