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欧洲90天:在巴黎,做一个标准游客

林安
·
·
IPFS
·
走在巴黎街头,有时会恍惚间觉得又回到了生活过5年的上海。由于上海曾经被法国殖民,梧桐区和法租界已经成为了上海印象里与小资文艺生活强相关的一部分,包括上海西式的生活方式。摩登现代又小资的东西我在上海已经看够了,怎么来了巴黎还要看这些?

巴黎,这座城市被赋予了太多符号。

天性浪漫、极致审美,永不过时的优雅、文化艺术之都……由于这些被说过太多遍的标签,来到巴黎的第一天,我就产生了不可言说的落差。

宽阔现代的街道,繁华拥挤的街头,老旧的地铁和城市基建……

走在巴黎街头,有时会恍惚间觉得又回到了生活过5年的上海。由于上海曾经被法国殖民,梧桐区和法租界已经成为了上海印象里与小资文艺生活强相关的一部分,包括上海西式的生活方式。

摩登现代又小资的东西我在上海已经看够了,怎么来了巴黎还要看这些?

街头随处可见的典型咖啡店bar

如果我在20岁出头来到巴黎,一定会非常喜欢这里。大都市的繁华与丰富,参加不完的活动,打卡不完的餐厅、咖啡、精品店,来自世界各地、生长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无论你喜欢什么,都能在这里体验到。

对于20岁的年轻人来说,巴黎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但对于在北京、上海共生活了9年的我来说,巴黎很像“另一种精致生活的美好范式”。要在这样的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总要付出额外的艰辛,也要牺牲个人生活空间和质量来换取这座城市开放给你的“无限可能性”。

这次在巴黎,我短租了一个网友的房间10天,35欧一天的住宿,在巴黎靠近诶菲尔铁塔的核心地段。地理位置绝佳,但是入住第一天,我就被房间的大小给震惊到了。

这个房子在一栋老建筑的顶楼,需要爬老旧的旋转楼梯上去,门锁也是那种传统的欧式钥匙。房子很干净整洁,但目测只有10平米左右,非常逼仄的空间,床旁边的过道就是桌子,桌子旁边就是迷你厨房,摊开行李箱后过道就变得十分拥挤,只放得下一把椅子。

虽然这个房间只住10来天完全够用,毕竟10平米的空间内独立厨房、卫生间和衣柜应有尽有,但是长期在此生活,感觉还是很不方便的。

这种体验让我想起了上海市中心那些月租五六千,只有10来平的房子。以前看到那些照片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存空间压缩到这种程度,仅仅为了留在上海”

后来我明白这就是大城市给那些想要留下的外来人开出的入场券,想要在这座城市拥有更好的居住体验,就要支付更高昂的房租。要赚到更高昂的房租,就得一刻不停卷自己,接受被资本无限压榨的超时工作。

巴黎和上海一样,外地人想在这座城市留下,就要努力跨越阶级,用真金白银获得留下来的权利。

毋庸置疑,巴黎的生活成本比上海高出一倍。

奥运会期间, 本就昂贵的交通费从2.5欧一张票涨到了4欧,在餐厅吃饭基本20欧起步,吃个街头快餐也是10欧打底,更不用说这里的租房价格。

“昂贵”可能是所有一线大都市的底色。在这样的底色之下,人们也更倾向于“追求物质”和“精致利己”。这也是我这几年对大城市去魅的原因之一。

好像过了30岁,不再容易被年少时憧憬的精致生活勾了魂,也不再对繁华的都市生活充满向往。相比之下,更迷恋小而美的城市和更容易构建的附近。

过了30岁,一座城市带给我的美好体验,总是与人的链接有关。所以走在巴黎街头,看着来往肤色各异的汹涌人群时,我第一次在这一个多月的欧洲旅居生活中感到孤独与不合时宜。


这阵子在巴黎接触到的人,也都止步于“礼貌客气”,但不会再进一步交往的程度。

仿佛自己是一滴水,汇入大海就会消失不见,没有人会在意你是否曾经出现过,也没有人在乎你为何消失。

当然,奥运期间的巴黎除了贵,其他旅行体验都比平时好太多。街道和地铁虽然旧旧的,但都整洁干净;街上随时可见带枪巡逻的警察,传说中的小偷是一个也没遇到;餐厅、超市的服务员都很友好,即使不会法语,他们也乐意用英文跟你沟通。

一个人旅行,拍照全靠热心路人(这张来自一个路过的老爷爷)

由于奥运的缘故,整座城市都沉浸在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氛围里。夏日的阳光,也把夏日巴黎照耀得生机勃勃。

如果仅从游客的角度来看,巴黎还是很好的。毕竟是一座拥有历史底蕴和文艺气息的城市,值得探索的街区和美术馆数不胜数,只不过看多了很快就会审美疲劳。

之前也去了很多欧洲其他国家的博物美术馆,只有巴黎的博物馆,让我体验到了什么叫“逛博物馆仿佛逛菜市场”,每走几步一个大师作品,一群人围在旁边拍照欣赏,根本看不过来。

不同于在荷兰的旅居节奏,在巴黎,我又恢复了游客的身份。这些天在巴黎,每天上午在家工作做饭,下午出门晃悠,晚上再回家,慢悠悠的节奏也去了不少地方。

卢浮宫、奥赛博物馆、杜乐丽花园、蓬皮杜艺术中心、市政厅、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书店、艾菲尔铁塔、蒙马特高地、塞纳河畔、凯旋门、Lala land取过景的 Jazz club、玛黑区、雨果故居…

目前去过的地方里,最喜欢蒙马特高地,远离巴黎市区的一段坡地,很像在香港时我最喜欢的地方,走着走着就来了一段长长的楼梯或坡路,路的尽头可以看到远处的公路和阳光下塞纳河。

圣心教堂外可以俯瞰整个巴黎,小丘广场聚集了很多卖画的老艺术家,墙上随处可见艺术墙绘作品,街头巷尾错落着很多艺术小店。

总之,是我目前在巴黎最喜欢的一个区域,也满足我对巴黎的想象。

塞纳河游船也值得一坐,淘宝买的票才50多块钱。我选的七点半上船,八点半下船,刚好赶上艾菲尔铁塔亮灯,等到九点还看到了整点闪烁。

艾菲尔铁塔和塞纳河是我在巴黎第二喜欢的地方,有河的地方总会蔓延着生活气息,沿着河岸零星点缀的路人,才是一座城市最迷人的风景。

这次也解锁了一些探索巴黎的小众玩法,如果有人感兴趣,下一篇我整理一下“巴黎十日的小众游玩攻略”,主打慢节奏、小众和省钱。

下期再见~




我是林安,一个告别坐班模式,全世界旅居的品牌创业者,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维持小而美的生存模式。采访过“100个不上班的人”,已出版第一本书《只工作,不上班》。


正在做的项目「自由会客厅」,关注一人公司型自由职业者/独立创作者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将内容和创造力商业变现的N种可能性。

在这里分享游牧生活中的自由探索,不定期会客有趣又有料的美好人类。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