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日书:还得是清迈

阿布拉赫
·
·
IPFS
·
我的USDT支持顺利了几天,今天又不行了。

我设想过很多旅居的地方,觉得最有现实可能性的是清迈。去年底以马拉松的名义去了一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有一些粗浅的感受。就这粗浅的感受来看,也没有想像幻灭之感。

清迈空气好、开放、包容、亲切,有很多漂亮的寺庙。尤其是寺庙,是我那短短几天印象最深刻的事物。

泰国是佛教国家,民众的生活和宗教息息相关,大概是这个原因,清迈的寺庙,无论多么宏伟、年代多么久远,都是敞开大门,免费接待来客。这一点上,像中国的藏区,也像欧美的教堂。窗明几净的程度来讲,比藏寺和教堂都更胜一筹。藏寺和教堂,除了像圣家堂这种挖空了心思考虑了采光的,大多幽暗。但是泰国的寺庙,一般采光都很好。我曾溜达进去几家,四壁有彩色的壁画,地上铺着地毯,音乐悠扬,阳光从窗子里照进来,只有我一个人,在里面坐了好久,听音乐、看画、看佛。我从没像在清迈那几天那样仔细、长时间地和佛像对视过,可惜我不是佛教徒,不然,那种对视大概会让人感受了神性的吧,我想。

古城墙也不收钱,也没圈起来,就在人行道边。

大概在中国过惯了是个景点就要圈起来卖票的日子,对这些东西都很有些惊奇。

中国的汉传寺庙稍微有名一点就要卖票才能进入,里面烟雾缭绕,佛像们又都高高在上,隐在暗处,没办法亲近。我也是到了泰国,才意识到,都是佛教,中国的和泰国的差别多大呀!我有点好奇,是因为中国的寺庙不太容易亲近,所以中国没有变成一个佛教国家呢,还是因为中国去寺庙的人基数小因而可以圈起来收钱呢?想想,要是一个城市的百分五十以上的人每天要去寺庙拜拜,收钱就不现实了。或者说,这种拿寺庙当景点,也是一种限制宗教发展的手段呢?不知道,瞎想的。

当然,寺庙的平易近人并不是清迈吸引我的重点,重点是我在那里感受到的开放氛围,也是我生活的地方所没有的。城市不大,能包容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在那里,酒随然贵一点,但买酒很方便,花天酒地的人和拜佛诵经的人和平相处。各种肤色各种性取向的人也不成为问题。就在上个月,泰国的众议院还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有望在今年成为亚洲第三个支持同性婚姻的国家。

不过说句题外话,这三个亚洲之光里,最让我吃惊的不是泰国,而是泥泊尔。我十多年前去过那里旅行,打死也想不到,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发达的他们,十多年后能来这一出!我记得在巴德岗常能看到两个男人手挽着手走路,会觉得这很少见,但也不敢往同性恋上联想。如今回想,没准那时候尼泊尔社会对于同性恋就有相当的宽容度了呢。尼泊尔也是佛教印度教国家,看来佛祖在这方面,是具有进步思想的。

十多年前,中国也还是有点进步迹象呢,那时候电视剧电影还可以拍同性题材。奈何有些人就是会越活越倒退,十多年后,泥泊尔更进一步,而中国,在大踏步的往后退了。

泰国在迈向自由开放包容文明的道路上,还远不只是同性婚姻这一点举措,还有取消电影审查制度。

唉呀怎么这么一说,感觉泰国人的这些改革都像是在打脸中国呢?不过我真是乐见其成。希望不久的将来,全世界都同婚合法了,全世界也没有审查了,只留咱这里风景独好,岂不美哉?

不过要说这些优点,可能很多国家都有,为什么说清迈最有现实可能性呢?因为其它那些差不多好的地方都太贵啦,只有清迈可算得物美价廉。

也因为我没去过的地方还很多,了解的地方更少,只是粗浅印象,也许会变,没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