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我不相信這個教育
第三天寫一個時刻或一件事,讓你開始懷疑他人所加諸給你的價值觀是否正確。
其實大概是初中還是高中就開始懷疑教育的意義。
這裡所謂的“教育”是指有要在限定好的時間裡做正確答案的考試、有第一名的競賽以及、基本只發生在教室內的教學、還有如果沒考上好學校就算失敗的結果。
初中時是這樣教育的成功者,因此還會帶著些成功者的驕傲說,就是這個國情沒辦法,也有它的可取之處,也自我安慰說,現在少玩一點也是為了未來有更多自由。
高中考到好學校之後沒想到在贏的同時成為了失敗者。在尖子生組成的班級裡,初中靠時間積累的學習方法瞬間失效——原來這個遊戲不是誰玩的時間長就能贏。在那時還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學校里,辯論賽、社團、特長、科技發明也在推崇,可誰知那似乎是有餘力贏家的娛樂,如果連主賽場都已經氣喘吁吁,似乎都不好意思參加。就這樣,我一邊氣喘吁吁,一邊也在圖書館裡借著看不懂的哲學書,似懂非懂地看。也在深夜裡,在操場上一個人跑,用身體的感受證明自己的存在,用疲憊掩蓋內心的痛苦。
我向教育為我打開的窗戶向外張望,可是他又告訴你,如果你不從高考那個小門裡擠出去,你去不了那個你看到的遠方,所以請你再回到屋子裡。
但是我想出門。
我也不是沒有出門,我在初中畢業就去了歐洲玩,高中去了美國homestay,還參加了所謂的哈佛夏令營,可我從來沒覺得那些東西離我更近,因為我不敢去想,我覺得我夠不到(但後來我才意識到,夠不到可能也不只因為不聰明,那些家庭裡面就有人在哪裡的孩子自然不會覺得遙遠)。
我的家庭家是相信教育的,我想。因為我的姥爷和爸爸都因為教育離開了農村。我也因為教育最終還是出了國,不過覺得遙遠的東西還是遙遠。但我始終在想,真正能給人賦能的教育是告訴你,這些是你探索的工具包,你可以在你準備好的時候出門探險,但一直在屋裡的人告訴妳,如果你累了,或是受傷了隨時可以回來聊聊或是躺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