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筆記|手機防窺膜

鋼哥
·
·
IPFS
·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在人手不只一機的時代,防窺膜似乎成了使用者必要的標配。

只要我一拿到新手機,任何周邊配件也會一起加入我的購物車。這些配件多半會在兩星期內買齊,唯獨有一樣物件我會立刻下單:保護貼。比起花錢修螢幕,幾百元的保護貼更能幫我免去螢幕刮傷的擔憂。市面上的手機保護貼種類甚繁,然而,有一款保護貼讓我印象深刻

防窺保護貼

貼上防窺膜的手機會因為保護貼的偏光現象,手機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清楚呈現畫面;換言之,除了手機使用者本人的視角,周遭的旁觀者無法看見手機上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防窺膜是當代資訊社會的高度代表物,這個物件直接預設了人人都有偷窺他人的欲望,不僅如此,因為觀看視角的關係,使用者也被固定在特定角度才能使用手機。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以「看/被看」為題材的《楚門的世界》一直是敘述人類偷窺欲的經典作品。來源:IMDB

以「看/被看」為題材的《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一直是敘述人類偷窺欲的經典作品。故事的主人翁,楚門,被電視公司當成白老鼠豢養在諾大的攝影棚,這裡沒有偶然的意外,只有套好的腳本。一周七天、二十四小時,不分日夜地全程播送楚門的一舉一動。

公司也會應節目的收視率,刻意調整節目的腳本。毫無意外地,這類相當於元老級實境秀的概念,人人都愛看。實境秀,不僅是窺探他人的生活,在窺探的同時也獲得一定程度的掌控權。如同《楚門的世界》的觀眾,全程收看楚門的「演出」;然而,楚門卻認為自己只是過著日常的生活。

這種明目張膽的偷窺,人人皆有,不過,有一種「剛好路過的偷看」才是真的防不勝防,甚至可以竊取極為重要的資料。

「路過偷窺」才是真的防不勝防,甚至可以竊取極為重要的資料。來源:由 Bing 生成。

Shoulder Surfing

這一詞正是捕捉這類偷窺行為的流行語:從某人的肩膀路過,不小心(或者說故意也可能)偷看了別人的手機內容。我通常理解成:剛好路過的偷看

通常在捷運、公車、辦公室、咖啡廳,都能看到這類無新的偷窺,甚至,我每次都乘捷運都會特定看別人的手機內容,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某次我就看到路人背著自己的老婆偷吃)。

儘管有些人可能將 Shoulder Surfing 視為無傷大雅的惡趣味(像是在辦公室看成人網站被抓到,頂多被同事嘲笑),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嚴重的網路資安風險,稱為視覺竊取(Visual Hacking)。嚴重的話,這種竊取行為會導致個人或機密資料外洩。

美國 3M 公司和波尼蒙研究所(Ponemon Institute)已經研究了視覺竊取問題多年,並在 2016 年的全球視覺竊取實驗研究(Global Visual Hacking Experimental Study),詳細說明了 Shoulder Surfing 的影響。

這份研究發現近五成的視覺竊取都發生在員工的桌子,其次則是沒有受保護的螢幕,如:電腦、筆電、平板、手機。來源:2016 Global Visual Hacking Experimental Study

這份研究包括了來自八個國家 46 家公司,包含:美國、英國、印度、韓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用來確定不同文化對視覺竊取的風險和應對措施。實驗中有一名研究人員佩戴臨時安全證件,而後,這名臨時的研究人員會進行了多項任務,包括:簡單走過辦公室,看看公司桌子和電腦螢幕上的內容。

研究發現,實驗中的所有國家,91%的視覺竊取嘗試都獲得了成功。光是簡單路過,就能得到的公司機密或敏感資料,包括:有關客戶或消費者的資料、瀏覽和登錄的資訊(如:密碼),機密文件(如:律師與客戶的往來文件,以及財務、會計和預算報表)。

這份研究也發現近五成(49%)的視覺竊取都發生在員工的桌子,如:散落在桌上的文件;其次,則是沒有受保護的螢幕,如:電腦、筆電、平板、手機。

時至今日,偷窺當然不會消失,為「沒有受保護的」手機螢幕加裝防窺膜當然情有可原。Photo by Erik Mclean on Unsplash

業界其實很早便意識到 Shoulder Surfing 的嚴重性,因此,當今很多網路頁面的帳號密碼登入頁面,都會以 ***** 的米字號遮蓋帳號或密碼,以避免身後路過的人偷看到個人帳號密碼的資料。

時至今日,偷窺當然沒有消失,甚至更為猖狂,為「沒有受保護的」手機螢幕加裝防窺膜當然情有可原。

當代的手機可比擬作行動辦公室,若是不加設任何保護設備,這樣「開放辦公室」幾乎暴露於資料外洩的風險之中。手機防窺膜很大程度地幫我們免除了被偷窺、資料外洩的風險,讓使用者在每一次的指尖滑動都獲得更大的安全感。

我自己的手機貼著防窺膜,但是我卻在捷運上四處偷看他人的手機。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多麼諷刺。而今的我們,既是攝影棚內的楚門,也是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只不過,這一次我們偷窺彼此,甚至毫不知情。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鋼哥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你的腦袋爛掉了嗎?|《牛津字典》年度選字 brain rot 揭露AI時代的糟糕網路現況

📝📝:七日書第七天|手寫卡片

📝📝:七日書第六天|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