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自己身上體驗到的業習

阿崇
·
·
IPFS
當工作造成壓力與倦怠時,若不能有意識地去面對,便很容易淪為多巴胺的僕人。如何有意識地過生活,有意識地做出選擇,有意識地培養良好的「業習」,真的很不容易。

這些年練習有意識地過生活,觀察自身狀態的好壞起伏,一開始以為狀態好壞跟能否維持生活紀律有關,比如充足睡眠、控制飲食、固定閱讀、固定運動、寫作整理思緒等等,我以為之間有著因果關係。

後來,經歷好幾次狀態起伏,我開始注意到每當工作出現困境或新挑戰時,便很難在工作之餘繼續要求自己,下班、放假都只想休息。但每當我因為休息耍廢,做不到自我期許的要求時,便覺得自己不夠上進,罪惡感讓我感到焦慮並影響狀態,陷入負面循環。

為了不要作繭自縛,我提醒自己不要讓自我要求成為壓迫自己的來源,但我也懷念充滿紀律,生活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這個矛盾促使我繼續思考問題何在,我發現如何面對工作造成的消耗,似乎是關鍵。如果不能消解工作造成的倦怠,心裡就會出現補償心態,下班便會只想休息,很難有意志力再去要求自己。

於是,我體驗到在自己身上的「業習」。我有過在工作之餘還心有餘力安排生活的體驗,生活掌握在手裡的感覺讓人充滿自信,也讓自己更能應付工作的挑戰,進入正面的循環。然而,當我沒能好好處理工作造成的消耗並產生負面情緒時,只想藉由更多休閒娛樂來放鬆紓壓,心中的匱乏需要更多精神鴉片來彌補。

運動、閱讀、冥想、睡眠充足,都是調節壓力的良方,且有助身心發展。但當工作造成壓力與倦怠時,若不能有意識地去面對,便很容易淪為多巴胺的僕人,放任自己用更多休閒娛樂來放鬆,影響作息也影響自我精進。如何有意識地過生活,有意識地做出選擇,有意識地培養良好的「業習」,真的很不容易。

(法師批改:首先,身和心都是無常的,生活紀律可以大大地幫助身心穩定,有正能量,但身心的本質還是變動的,會隨著因緣起伏,越想控制,越形成對立。因此對於業習的限制,先學習自我理解,自我慈悲,接納自己的狀態,取代自我批判;然後邀請自己,用對自己好的方式照顧身或心的消耗,聆聽自己的直覺,透過呼吸連結,進入到當下的微行動。一個當下一個當下的活,巨大的壓力也會分散到每個當下,變得不那麼龐大。)

(文為2024年8月14日的佛學班作業,經法師授權補上法師批改。)


印儀佛學研讀班 招生中
reurl.cc/7dQ43b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崇阿崇,1986年生,現為網路主編。在工作與生活中,透過書寫探索「為什麼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實踐布施攝的經驗

塑我心目中的那尊佛

搜尋網路關於業力的文章:佛法如何看待死刑與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