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你探究過憤怒背後真正的原因嗎?還是每一次的情緒風暴過後都混混沌沌呢?
圖片來源:博客來


「不要那麼愛生氣!這樣以後沒有人要跟你玩喔!」
「不要隨便亂發脾氣,這樣以後上學、上班還有人要跟你當朋友嗎?」
「不要對另一半那麼兇,小心他受不了跟你離婚喔!」

以上這些話,是否曾經是別人勸戒我們的台詞,亦或是從我們自己口中吐出的話語呢?

「憤怒」是一種情緒,也是普遍被認為負面並足以使旁人感到不悅的情緒,所以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希望自己或他人都能壓抑這種充滿負能量的情緒,但卻很少人會在憤怒的當下或事後去思考其背後代表了什麼含意?而了解背後的真正原因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正面的助益呢?本書作者叢非從心理師便帶領大家藉由憤怒來探究我們的內心深處,進而從中去理解、撫慰、轉化,不僅適用於我們對他人感到憤怒的時刻,當我們接收到他人憤怒情緒時也比較能用理解的角度去看待,而不至於過度恐懼與傷心。

🔵 憤怒是對他人有所要求與期待

以我自己為例,當我有所憤怒的時候,通常都是另一半或孩子達不到我的要求與期待,但認真思考一下,為什麼他們要按照我的要求與期待去達成呢?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步調與想法,憑什麼我認定他們必須要聽我的呢?

🔶 叢老師語錄:

放棄可以解決這個世界上百分之百的困難。
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處理高期待的方式之一,就是放棄。

對他人抱有期待並非是一件壞事,而是應該把期待當成一個願望而不是必然,就好比父母期待孩子能自動自發乖乖寫作業、考上第一學府、找到薪水高的工作⋯⋯⋯⋯,如果我們對期待寄與厚望,但期待落空時就會特別感到憤怒,作者說我們不需要責怪自己為什麼會有期待,而是應該思考如何處理自己的期待。

🔶 叢老師語錄:

期待本身不會讓人憤怒,對期待的「執著」才會導致憤怒。
憤怒是對自己的期待無法被滿足的「抗拒」。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在新聞上見過一位父親因為教了孩子功課一年,結果孩子的成績依舊不理想,於是這位父親就大哭崩潰,這個例子就是很典型的因為期待落空而產生的憤怒情緒。但平心靜氣地想,為什麼要執著於孩子一定要有好成績呢?這位父親想到的只有孩子辜負了他的用心,但他是否思考過自己在孩子身上寄予的期待有可能超出孩子的能力呢?更不用說以其他角度來思考,也可能是父親的教法讓孩子無法理解,成績不理想的原因真的出在孩子身上嗎?

 🔵 關係重要?問題重要?

延續上一段的例子,這位父親很明顯地認為成績比親子關係重要,否則不至於會到情緒崩潰的程度,這就代表了這位父親重視「問題」大於「關係」,這也是許多父母的通病,我們致力於培養孩子好習慣、好成績、好品格,但卻用孩子不能接受的威權手段,不惜犧牲彼此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要達到目的,毫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與情緒,或許有可能解決了「問題」但卻無形中破壞了「關係」,這難道是我們想要的嗎?

🔶 叢老師語錄:

憤怒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透過製造問題,將對方推遠。
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但你依然可以接納這個人,這時你的憤怒就會降低、甚至消失。

相信許多孩子們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當自己考試成績不如預期而被父母責罵時,會發自內心地認為父母不接納或不愛自己,有的父母甚至會明白地告訴孩子你不怎麼樣我就不愛你,這都代表了把「問題」放在「關係」之上,所以有時候我們憤怒的時候要先思考一下到底我們的關係重要還是問題重要呢?若是確立了關係重要之後,自然憤怒的情緒會大幅降低,當然這樣的狀況是在我們還想繼續維繫這段關係的前提之下,若是一段關係可以因為憤怒而放棄,那就代表了你所在意的問題是較為重要的。

🔵 規則越多的人越感到憤怒

大家是否有觀察到當一個人的道德感越強或是給自己設下的規則越多,他們就越容易對許多事情看不順眼?當我們自己內在的規則越多,也會同樣要求他人,若別人沒有做到,自然就會產生憤怒。規則多的人其實是理性、有原則的,所以特別不能接受與他們相反的人,作者說不只是連身邊的人,甚至新聞上、陌生人都要遵守規則。

其實這一點我也深自檢討,自從看了《轉念的力量》一書後獲得了許多啟發,拋開是非對錯、道德倫理,到底別人有何義務要按照我們心中的規則呢?我們可以要求自己,但也應該要允許他人有自己的規則,並不是別人的規則與自己不符就是錯誤,我們根本無需因為彼此有各自的規則而感到憤怒,對吧?!

 🔵 憤怒代表能量即將耗盡

我想這點是所有媽媽們共同的生活現狀,也是當我見到一位母親帶有憤怒語氣責罵孩子時所湧現的第一個想法:「一定是太累了才會如此啊!」

當我們的能量即將消耗殆盡,自然就會失去耐性,而失去耐性就會容易感到情緒爆炸,所以有時候憤怒並不如我們表象所見,背後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太累了需要休息或補充能量,所以當我們觀察到一個人的憤怒時,可以試著去理解到這一點,也比較不會被他的情緒給影響。

🔶 叢老師語錄:

上進心越強的人,越容易對自己憤怒。
安撫自己,就是解決憤怒最好的方法。

我時常發現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身心俱疲到情緒爆炸,經過反覆不斷地覺知,我會明確地告訴另一半及孩子,我因為太累了,所以需要補充能量,可能是自己出去吃一頓美味的晚餐,或是好好安靜睡個一小時。我深知自己憤怒的背後可能是委屈、辛苦、脆弱、不被理解等等,但深究之下這並非他人的責任,而是自己應該要好好自我療癒的部分,於是我也會問問自己到底此刻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否可以不要過於在乎某些事?我認為越能意識到自己憤怒背後的原因,不只是可以直接傳達給周圍的家人與朋友,還能有效找出應對的方式,所以憤怒並非毫無用處,而是一種跟他人求救,並且是提醒自己應該要好好關注自己的警訊。

🔵 憤怒帶有愉悅感、優越感、價值感

我們時常會見到有人語帶憤怒地公開嫌棄、指責他人,為什麼就不能用溫和的語氣單純就事論事,一定要用憤怒來表現呢?作者告訴我們當我們在憤怒之下嫌棄他人的時候就讓自己顯現出了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又能讓人感到愉悅,從而找到了自我肯定的價值,所以憤怒當真沒有任何好處嗎?

當我們指責他人的時候,也代表了我們把他人與自己做了劃分,別人的行為都是較為沒有能力的、沒有水準的,需要透過這種比較才能確認自己價值感的人是真正無法發自內心肯定自己的。

🔶 叢老師語錄:

人會無意識地選擇一段總是讓自己憤怒的關係,來讓自己既憤怒又得意。

這句話完美呈現了為何有些人談戀愛的時候總會找上令自己嫌棄的對象,因為透過嫌棄對方而讓自己感到高高在上,若你要他去跟一個條件很好的人交往,他們反而感到自卑而排斥,因為在條件好的人身上只會看到自己的不足而貶低自己,但跟比自己差的人交往卻能讓他們獲得優越感,於是就會不自覺地一直處於這種矛盾關係而無法自拔。

🔵 重新定義自己

我們比較常聽到的是給別人貼標籤,卻忽略了我們自己也容易替自己貼上標籤,假設不加班就是一位不盡責的員工、沒有每天煮飯就是一位失職的母親、另一半沒有報備就是不愛我們⋯⋯不勝枚舉的標籤都使我們的壓力日益沈重,作者說我們不需要一個點沒有做到就給自己下定義,如此會讓自己活得很累,同樣的邏輯套用在他人身上,也會讓他人喘不過氣。

🔶 叢老師語錄:

一個人如何輕易地給自己貼標籤,他也會同樣輕易地對別人貼標籤。

仔細思考一下,生活中有許多不必要的堅持都是自己設下的限制,再加上我們善於用想像去定義他人,於是不自覺地在內心產生了憤怒,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對於他人的言語容易產生對自己敵意的想像,或是某個行為就能輕易地使我們聯想到是不尊重自己,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當我們已經默默在心中認定這個人就是討厭自己,也代表了我們給別人貼上了標籤,而這個標籤就是令我們產生憤怒的原因,但我們卻從沒思考過可以把標籤撕下這個選項。

所以當我們重新定義自己的同時,也是在重新定義他人。

🔵 憤怒是我們人生的導師

雖然憤怒帶給人不悅,但不可諱言地憤怒確實也能使我們成長,作者撰寫這本書的目的即是希望讓大家從憤怒中去釐清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對他人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也可能是我們內心受傷了。

憤怒確實可以達到某些目的,偶一為之讓問題浮現也不是壞事,藉由每一次的憤怒去做自我覺察並且勇敢說出自己的需求,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一定得靠憤怒才能表達心中真正的想法,也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就該理解我們的憤怒,當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真正的原因,別人又怎麼可以呢?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想到《轉念的力量》與《我想跟你好好說話》這兩本書,大致都有相同的論述即是我們心中認定的許多事是否真的能肯定是真實呢?而我們又是否可以不帶批判地學會用非暴力語言說出感受與需求呢?

這本書的內容相當豐富,幾乎完全揭示了我們平時憤怒背後的原因,到底該如何面對與修復,期待您能翻開這本書,相信憤怒不再只是如同惡魔形象般地存在,而是能善用憤怒來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輕鬆自在。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中國滲透:揭開中共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隱形攻勢

校園人際議題-到底是「送」、「交換」還是「討」?

超有趣的找一找魚類圖鑑